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文史哲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
|||||
现代人的心性体验和“亚传播”现象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18 点击数:[] ![]() |
|||||
“亚传播”这个概念,还不是梳理现代性问题。亚传播应该作为一种传播学概念出现,应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其研究价值通过本文已经表明。 亚传播的概念需要在研究中明确,这里提出的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 [1] 舍勒、刘晓枫编,罗悌伦等译,《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版1995,第54页 [2] 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6页 [3] 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页,20页,第21页 [4] 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381页 [5] 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9页 [6] 舍勒、李伯杰译:《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1900,第2页 [7] 杜骏飞:《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4页 [8] 舍勒、刘晓枫编,罗悌伦等译:《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版1995,第12页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