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      ★★★ 【字体: 】  
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5:47   点击数:[]    

喉舌频道,地方转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转播好,但对那些纯粹的商业频道,就没有理由一定要求让地方转播,央视和地方应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商谈,比如广告收成的重新分配等,不能单靠行政的命令来推动。”[16] 在组建媒介集团的过程中存在的同样是按市场原则进行还是靠行政命令推动的问题。 第三,建设媒体集团需要资金,媒体“做大做强”更需要资金,而我们最缺的恰恰是资金。拿我国已经建立的一些媒体集团同国际性的跨国媒体集团相比,在资金的占有上有相当大的距离。资金的获得建立在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传播市场的基础上,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国内传播市场规模巨大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全国每年的媒体经营收入在国际媒体市场的总收入当中只占极小的份额;在国际传播市场上,我国的媒体和传播产品缺乏基本的竞争能力,除了完成国家需要的宣传任务以外,很难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完成经济效益的追求,严重地制约了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速度。我国媒体获取资金的渠道目前主要有:通过上市筹集。但现在只有极少数媒体直接或间接得到了上市的权利,前两年传媒股的表现是令人鼓舞的,但如今随着人们认识的冷静,这类上市公司的表现极为平缓,况且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其他媒体集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上市的资格;社会融资。由于传播媒介的特殊社会地位和某些媒体经济收入方面的突出表现,一度吸引了社会上许多有投资能力的机构和个人的注意力,他们将媒体选定为自己剩余资金的新的投资方向。少数人的成功更是刺激了其他人的投资积极性,甚至有人将媒体产业称之为我国的“最后一个暴利产业”。但如今投资者冷静以后对媒体产业的热情更加理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个所谓垄断性、暴利行业,当大量资本涌入时,既刺激了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必将带来激烈的竞争,整个行业的暴利将逐步消失。因此,随着传媒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加大,天然的垄断暴利将消失,优胜劣汰的法则将开始起作用。” [17] “不见兔子不撒鹰”是现在的投资者们的普遍态度,媒体社会融资的难度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这是我国媒体最习惯的传统资金渠道,但又是目前最难于得到支持的渠道。“自收自支”是早已确定并实施的原则,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还有支持媒体发展的能力之外,多数地方的媒体能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少上缴一些费税就已经不错了,不再奢望从地方财政中拿到现成的资金;银行贷款。如今的银行是扶强不扶弱的,没有人愿意把大笔的资金扔到无底洞里,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媒体集团要在银行获得支持也是极为困难的;自我积累。这是最实在也是最可靠的获取资金的渠道,然而也是目前使媒体感到最无奈的渠道。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官办媒介环境中生存的我国媒体,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搏击的经验和机制,缺乏在新环境中经营的人才和勇气。截止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媒体获取、积累资金的手段仍然只是广告收入——事实上由国家无偿提供的传播资源对媒体的回报。而限于种种历史原因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广告这块蛋糕并不很大,不足以支撑庞大规模的新闻传播事业的资金需求。据权威的数据,2001年在我国报业广告营业额的157亿元中,五十家年收入在亿元以上的报纸就占去了80%,约126亿元,其余的1950多家报纸只剩下了30亿元的份额,平均每家只有150多万。事实上其中的绝大多数每年的广告营业额在百万元以下,有的只有一、二十万元,仅仅能维持给工作人员发一点奖金的水平。没有钱,当然无法在现代新闻传播市场上占据竞争的主动位置。原本想通过组建媒体集团的方式扩大规模,进而增加收入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些媒体却发现,进入集团的许多媒介非但不能为媒体集团增加收入,反而要依赖集团去养活,成了媒体集团的包袱,长此以往在媒体集团内部的各媒介中可能出现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的情况。更何况目前我们的媒体和媒体集团又面临着挟重金而来的国外媒体集团的挑战,一旦形成面对面的竞争局面,它们不会为资金问题发愁,也不会因为我们缺钱而手下留情或网开一面。 第四,建设媒体集团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将我国媒体推进到世界新闻传播的市场中去,实现中国几代领导人和中国老百姓多年的理想。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同我国实际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国际上的重大事务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行的,而关于重大事务的新闻传播舆论却可以轻易地忽略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体。尽管我们自己在宣传的口径上可以说我国媒体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了不起的地位,但事实上我国媒体在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很小的。更没有跻身于世界主流媒体的行列之中。“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媒介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尽管由于传媒业的特殊属性,可以让我国传媒处于政府的层层保护之中,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媒介‘生态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得我国传媒业最终无法回避全球媒介市场的发展新环境和跨国媒介集团的挑战。回避、拒绝和反对,不是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的中国应有的态度;主动地参与、融入甚至‘以攻为守’,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目前通过建立媒体集团是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呢?答案并不是很令人乐观的。世界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史表明,新闻传播事业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地位始终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甚至军事力量直接相关,政治经济的大国同时也是新闻传播的大国。而且一个国家一旦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形成优势,别人就很难在短时间中取而代之。目前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占优势地位的美国、英国、法国,早在19世纪的中叶就已经是世界新闻传播的霸主性国家。到20世纪的中叶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又开始向这几个国家积极流动,迅速地完成了传媒资本重组、媒体集团建设的过程,这些国家的媒体集团成为世界新闻传播的中枢,这些国家成为世界新闻产品和文化娱乐产品主流市场的控制者。数据显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控制。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 发达国家及其媒体集团在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的控制能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来的媒体要赶上或超过它们目前的地位,难度无法估计,而如果不能赶上它们,谁又能说自己已经进入了世界新闻传播的主流市场呢。就我国的媒体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许多年中,同世界主流媒体是处在敌对状态的,基本上没有同世界级媒体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自然也就缺乏竞争的经验教训。当我们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媒体有了走出国门进入世界新闻传播主流市场的可能与机会的时候,我们同世界一流媒体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目前虽然有同一流媒体同台竞技的愿望和需要,但我们的媒体同它们完全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拿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媒体集团的“大哥大”中国广播电视集团来说,其机构之庞大,人员之众多,在世界上堪称一流,而如果论资金实力、新闻传播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国际舆论界的地位,则无论如何也排不到前列。大量的地方性媒体集团除了能在本地有所作为,基本上没有走向世界的可能。所以倒不如实在一些,少说什么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培育在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有影响、有地位的媒体集团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现有的中央级媒体和媒体集团身上。需要利用现有的条件一点一点地开拓可靠的市场,争取忠实的受众,进而实质性地扩大我国新闻传播媒体集团在国际新闻传播市场的影响,不要再沉醉于那些令人鼓舞而并无实质性意义的统计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经济模

  • 下一篇文章: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