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有必要立足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战略性高度,重新审视海外华文传媒的性质、特征及其作用。海外华文传媒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它可能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推动力量;它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及海外华人经济的进一步扩展,未来海外华文传媒呈现集团化发展、多种媒体共存共依、向全球拓展、海内外媒体及受众相互融合等趋势。 [关键词]海外华文传媒 战略思考Abstract:Si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nge greatly in the 21st century,it is very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overseas Chinese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Overseas Chinese media is the extension of Chinese domestic media and can be a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unification.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conomics and China's economics,it is favorable for overseas Chinese media to merge with China domestic media. Key words:Overseas Chinese media;Development strategy据统计,目前世界华侨华人已近3000万,他们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既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保持着血缘亲情,又融入当地社会,为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着贡献。而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媒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的1815年算起,到这个世纪之交,海外华文传媒已经有了18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海外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华文、华文与其他文字合刊的报刊,累计总数约4000种。20世纪30年代,华语广播电台出现,60年代以后又开办了华语电视台。它们挟新科技手段后来居上,形成了蓬勃的发展势头。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海外华文传媒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大批华文报纸进入网络,出版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从而使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历史已经推进到21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值此之际,站在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战略性高度,对海外华文传媒的性质、特征及其作用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海外传媒特性的再认识通过对海外华文传媒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考察分析,我认为: 第一,海外华文传媒是我国国内媒体在国外的延伸,对祖国始终具有向心力,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发扬光大和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尽管海外华人分布于世界各个地方,有些已经融入当地社会,但是他们对中国同宗同源的亲近感和与生俱来的民族性是无法改变的。3 《欧洲时报》(法国华文报纸)曾经报道,美国有不少华人一直保持着中国的风俗习惯,在家里讲“家乡话”,让孩子们读中文,希望古老优美的“中华文化”能在异国土地上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而在海外华文传媒的诸种功能中,传扬中华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无论东西南北,无论是左是右。有些报刊还以薪传华文教育为己任,开辟专栏专版,协助中文学校推展华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华文传媒实际上担负起了国内媒体的部分使命,成为国内媒体在海外的延伸。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通过海外华文传媒将中华文化和中国影响扩展到更广大的地方,形成自己的优势。在目前的世界传播格局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目前,西方国家的传媒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的支持下,在日新月异的通讯科技的推动下,正在推行“全球化”战略。无论哪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偏远的地区,哪怕是对外封闭,从技术上说,都处于西方通讯网、广播网和发行网的覆盖之下。这种强大的力量对世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习惯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而不考虑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对后者来说有害无益。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我们除了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外,还应当在民族性上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汉字、汉文化,通过具有强大向心力的“大中华圈”,建立我们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逐步改变信息传播的不平衡状态。而为数众多的海外华文传媒正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美国的节目虽然在世界传播内容的数量上居于垄断地位,但其成功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巨大。如果本土节目艺术上乘、制作精良的话,会比国外节目更具吸引力。”①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如果我们将对外传播内容制作精当,并延伸至海外华文传媒,其影响将不仅限于华语地区,还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郭振羽教授对此也有着很好的见解。他指出:“世界上不同地区华文报业,所处环境不同,经验有异,但是隐隐然却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这不止是因为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语言背景所带来的认同感,同时也因为今日各地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互动日益频繁,已经形成了‘大中华经济网络’以及‘大中华文化网络’。未来世界华文报业的发展,势必成为这经济网络和文化网络之中重要的一环,发挥整合联系的功能。各地华文报加强合作交流,建立‘世界华文报业网络’,可以说是大势所趋”。②而这个“世界华文报业网络”完全可以纳入我们对外传播的战略格局中。 第二,海外存在着两岸三地融合的趋势,这也体现在新闻传媒中。在目前大陆与台湾暂时分离的情况下,海外华文传媒有可能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推动力量。 比之本土,海外华文传媒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色彩)更为淡薄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以后全球性的、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许多殖民地相继独立,进入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同时,随着华侨社会转变为华人社会,人们的注意力也从持续多年的党争、政争转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来,对政治不再像从前那样热心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传媒受众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同伐异、政治攻讦一类的内容不再有市场,不再受欢迎,代之而起的是读者对中国大陆各方面信息的关注和对具有民族特色内容的需求。为了争取读者,赢得发展,必须改变观念,顺应潮流。在这种情况下,一贯念唱反共八股的“古老石山”们也不得不作出调整,淡化报纸的政治色彩,增加读者感兴趣的相关的内容。如法国的《欧洲日报》不但开始采用中国新闻社的稿件,而且一稿多用。菲律宾的《联合日报》每周定期刊登对中国大陆各项改革措施的评论,有时直接使用来自中国大陆的电讯稿和特稿。这就使得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立场的传媒的相异性大为降低,而使其相同性的一面凸现出来。 而且,随着近年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不断增加,亲大陆的报刊迅速崛起,在海外形成了左、中、右“三分天下”的格局。尽管与港台移民创办的报纸(尤其是与港台报纸的海外版)相比,大陆新移民创办的报刊在物质技术条件上还不够完备,但是作为海外华人一方面的舆论代表,它正在逐步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强势。令人称庆的是,目前在许多与中国有关的重大事件上,如“李文和案件”、中国申奥等,在全球的华文媒体上都会形成共同的关注和一致的舆论。这种“合”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正因为海外华文传媒能够在海外华人中形成一致的舆论,并“放大”这种舆论,它在促进中国统一方面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近些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