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新媒体并不能消灭传统媒体,多种媒体的相辅相伴、共依共存将是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趋势。 第三,全球拓展的趋势 3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海外华文传媒是以华人社会的形成及其规模的扩大为基础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华文报刊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五六十年代以后,这种状况逐渐改变,由东南亚国家占压倒优势变为相对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两个地区。七八十年代以后,欧洲(包括澳洲)的华文报刊逐渐发展起来,遂形成东南亚、北美、欧洲三个中心。90年代以后,一些华文报刊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如拉美各国、日本、蒙古、新西兰等,其华文报刊重新获得生机;一些过去没有华文报刊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也出现了华文报刊。总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海外华文报刊已遍布全球,成为世界性的传播媒介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数以百万计的华人聚居地,就是在华人人数不多的天涯海角,也有它的踪迹。例如在只有3万名华人的毛里求斯,就有铅印的中文日报两家和中文周报一家;在只有数千名华人的苏里南,也有两家华文报出版。尽管由于主客观条件迥异使得海外华文传媒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大不相同——有些报刊已采用彩色柯式印刷,有些则仍旧停滞在手抄油印或石印的初级阶段上;有些报刊发行量高达十数万份,有的仅销一两百份,但是它们的广为存在和与日俱增,是任何人不能回避的事实。从目前的情形看,海外华文传媒这种全球性拓展之势仍在继续。 第四,海内外融合的趋势 随着海外华文传媒的全球性拓展以及香港、台湾、大陆报业集团向海外的延伸,海内外华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已成为现实。过去大陆与港台、与海外长期隔绝,彼此在语言文字、词汇、字体、行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而造成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如今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例如受大陆人士在海外所办报刊的影响,一些港台人士所办的报刊也开始采用简体字,变直排为横排;而为了影响老一代的华人和港台人士,大陆人员所办报刊有的也采用繁体字。在词汇、行文等方面,港台、大陆报刊也出现了同一的趋势。这就使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受众群体逐渐趋于一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过去因地域分割而形成的“港台”、“大陆”的概念已日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海外中国人(华人)的概念。国际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突破了区域的限制,使天下华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分享彼此的信息,从而加速了华人社会、华文报刊及其读者群体的融合。互联网不但实现了华人社会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而且提升了海外华文传媒读者的层次,使之上升到知识群体和政治权力群体。这就使海外华文传媒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海内外媒体及受众相互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对海外华文传媒的前景进行展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一些华文报刊仍然面临资金短缺、人才不足、读者萎缩的问题,此外还要受到新媒体和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西方新闻媒体的挑战。但是“事实证明,华文报纸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前途。它作为各国多元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细胞,将长时期地在世界传播事业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成为当地华侨、华人自己的喉舌,并为发展住在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④ 三、四个建议第一,鉴于海外华文传媒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为了加强海外华文传媒的研究,国家设定了“九五”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文传媒研究》(此书将于年内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但如同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一样,此课题只是一个开端,这一领域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还有许多,例如海外华文传媒国别史的研究,不同国家、地区华文传媒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利用海外华文传媒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的对策研究等等。因此,建议“十五”规划中继续设定此类课题,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化。 第二,建议外宣部门制定针对海外华文传媒的新闻传播政策,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影响它们,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3 我们曾经针对以外宣为主攻目标的机构和媒体制定过宣传策略,从宏观上看,这些策略是颇有成效的。鉴于海外华文传媒影响日深,有关政策部门是否能够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将分布全球的海外华文传媒纳入我们对外传播的总体战略中,针对它们提出具体的设想和方案,以便使我们在国际传播中获得双倍的收益。 第三,通过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影响华人、影响世界,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的领导部门及外宣工作者必须对华人及所在国受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阅读、视听习惯,探索针对他们进行新闻传播的规律,改变过去那种一厢情愿地说,传而不通、通而无效的尴尬局面。 第四,鉴于海外华文传媒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影响它们,使之成为促进两岸统一的强大的舆论力量。 注释: ①郭镇之《全球电视传播环境对中国与加拿大的影响》,载1997年第5期《国际新闻界》。 ②郭振羽《展望二十一世纪世界华文报业》,载台1993年12月9日《中央日报》。 ③[美]《侨报》,2000年8月27日。 ④王士谷《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第94页,新华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方汉奇.中国新闻史业通史[M].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王士谷.海外华文新闻业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周南京.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M](1-3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方积根、胡文英.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杨力.海外华文报业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冯子平.海外春秋[M].商务印书馆,1993. 陈烈甫.华侨学与华人学总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巫乐华.华侨史概要[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罗晃湖.日本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吴凤斌.东南亚华侨通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吴庆棠.新加坡华文报业与中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