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从引入收视率到推出满意度――中国内地观众调研的指标选择与问题探讨      ★★★ 【字体: 】  
从引入收视率到推出满意度――中国内地观众调研的指标选择与问题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4:3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本文简述中国内地电视观众调研确立以收视率指标为主干、满意度指标为重要补充的调研体系的过程及背后的动因,分析两项调研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观众调研、收视率、满意度 中国内地的电视观众调研,始于8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个过程,伴随着中国电视从意识形态媒体向产业经营媒体的转型,也伴随着电视市场从垄断、封闭走向多频道竞争。其间,中国内地的观众调研从引入收视率指标到逐步确立其主干地位,同时努力寻求对其加以辅佐、校正和补充,并最终选择推出了满意度指标。 本文所谓电视观众调研,主要指以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藉借数理统计原理和计算机手段,对观众行为进行测量并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的分析研究。 收视率指标:从隐性到显性 中国电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多半时间,严格意义上的观众调研一直处于空白。过去所谓观众调查,主要是处理观众来信来电、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由此形成的对观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微观而粗浅的层次上;不仅如此,其结果还常常被人任意引伸和发挥。这些相对零散、简单而随意的方式之所以成为当时观众调查的主流,一方面是人们尚未找到更科学的调研方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处在计划经济庇护下的电视媒体,喉舌功能独大,频道资源短缺,在这个以传播者为主导的“卖方市场”上,观众不过是电视媒体实现其宣导功能的受体,了解观众更多地只是一种附属行为。尽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被视为电视传播的宗旨之一,几乎所有电视台在开办之初都会设立观众联系部门,然而对观众的认识和了解,无论在调研投入还是方法改进上,都相当欠缺。笔者曾经对《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在其收录的80年代以前发表的文章篇目中,甚至找不到任何系统探讨观众问题的文字。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四级办电视”政策出台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内地的电视台数目急骤膨胀,电视人口覆盖率迅速提高,到1990年时,已达79.4%,比7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①,观众群规模、结构和分布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初露端倪,节目数量和播出时数大幅提高,观众选择空间增大,收视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这些变化已经超出传统的经验范围,旧的调查方式已无法提供关于观众的有效信息,新形势要求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了解观众、发现观众。此时,在西方等电视业发达国家实施多年的收视率调查(TV Rating Survey)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国外经验表明,这项调查切合电视传播的特点,采用固定样本、日常连续地周期性进行,能够有效地测量观众的收视行为。对于刚刚开始引进广告经营机制的中国电视业来说,收视率还是一项潜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指标。 事实上,早在8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广州等地电视台便开始尝试开展收视率调查。在此前后,中央电视台也曾先后主持进行了1986年全国28个城市观众调查和1987年首次全国城乡观众调查,两者在电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形之下,收视率调查却显得门前冷落,有相当一段时间,收视率被排斥在主流之外,只是一个隐性指标,未能显著发挥作用。这固然与这项调查当时尚不完备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收视率本质上是一个市场指标,而当时尚缺乏完全接纳收视率的市场条件和舆论环境。 一方面,电视业仍处于垄断封闭中,无所谓上星大战和落地大战,独占频道资源的各电视台割据一方,“排排坐,吃果果”,无需承受多少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即使抱持认识观众、服务观众的美好立意,也缺乏产生相应行为的足够压力;广告时段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电视台凭想当然订价,各厂商也依据喜好投放广告;由于“收视率-广告-电视台”三方未建立起有机联系,收视率的反馈制衡作用得不到发挥,加上国家拨款尚未断奶,观众多寡与电视台的生存关系不大,因此收视率显得无足轻重便不足为奇。另一方面,舆论界姓“社”姓“资”的争论仍然喧嚣,在一些人眼里收视率被打上另类标签,被等外处理;加上当时收视率调查的一些非市场化特征,比如收视率调查由电视台主持进行,电视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对于调查机构客观、公正、中立的要求有距离,游戏规则的不健全,也引起人们对于收视率调查的误解和质疑。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收视率调研开始迅猛发展。不仅测量手段开始从日记卡向人员测量仪迈进,调查网络也迅速扩大。截至2000年底,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观众收视调查网,在网样本户2万2千多户,能够对近7000个主要电视频道的收视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②;收视率调研也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规模不断膨胀,年营业额已达1.5亿上下,是4年前的十多倍③。与此同时,收视率指标在调整节目制播、调节时段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今年5月,我们完成了一项对全国21家省级台和省会城市台进行的题为“电视收视率在电视台工作中的应用”深度访谈中,结果发现,所有电视台在节目制播决策中都会考虑收视率因素,且收视率因素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有一半以上超过了70%,只有一家例外;所有电视台在裁撤停播节目时,都优先考察收视率,换句话说,被停播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因为收视率过低而遭淘汰。事实上,不少电视台已将收视率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用于内部节目管理、人员奖惩乃至频道经营,尽可能地避免某些无法把握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在节目购销中,按照收视率高低“以点论价”也开始流行;至于广告时段交易中收视率及其系列指标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收视率调研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与电视竞争加剧和境外媒体威胁迫近而大幅产生的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截至2000年8月底,全国所有31家省级电视台已全部开设卫星频道,59.3%的电视家庭通过各级有线电视台接收卫视节目④,星网结合、多频道竞争成为电视传播的主流,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各电视台需要从收视率及其系列指标中了解并发现观众,以便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需求,此其一;其二,由于国家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采取缩减乃至取消财政拨款的“断奶政策”,电视这项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的行业被完全推向市场,靠市场求生存,而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和纵向调控功能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市场要规范必然要求相应的调节机制,收视率无疑是这一机制的主要代表;第三,9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地排名前十位的广告公司十有八九是合资公司,年营业额占内地电视广告总量的三分之一,几乎掌握了电视台的命脉。这些公司毫无例外地以收视率作为广告媒体计划的依据,它们的示范作用引得国内广告商和广告主纷纷效尤。这一时期时段交易已由电视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生存压力迫使各电视台重视和追求收视率,以增加与广告商对话的筹码;最后,入世在即,电视市场的开放即使不是指日可待也是可以预期的,面对境外媒体的摩拳擦掌,国内媒体要想增强自身实力,抵御外来冲击,首先必须熟悉并自觉运用一套与世界接轨的视听市场规则。 至此,收视率指标的显性作用正式得到发挥。 满意度的推出 与收视率调研的飞速发展几乎同步,以中央电视台为龙头的中国内地电视界开始寻找新的观众调研指标。如果说最初引入收视率还有些暧昧的话,那么满意度的推出从一开始便是中国内地电视界的自觉选择。 中国内地的观众满意度调查(Audience Reaction Survey)是在参照英国BBC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调查的基础上推出,同时从香港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中汲取了一些经验,并结合具体国情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观众电视接收行为特征再探──兼谈有关节目制播的若干思考

  • 下一篇文章: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其编码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引入收视率到推出满意度――中国内地观众调研的指标选择与问题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引入收视率到推出满意度――中国内地观众调研的指标选择与问题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从引入收视率到推出满意度――中国...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