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如何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      ★★★ 【字体: 】  
如何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2:4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概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为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历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建立了复杂庞大的邮驿传播制度进行信息控制,而对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则属于跨文化传播。本文指出,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政治传播和文化传播原理去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变迁,这样可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力得到有力的解释。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发现那些被大量细节掩盖着的少数民族新闻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 1913年(癸丑年),是中国报业史上的灾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但是,同时有几份少数民族报刊却在此时创刊了。他们是《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 为什么会在报业万马齐喑的时候,“怪异”地出现这三份报纸? 一, 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怪异”现象说起 说到这三份报纸不能不提到蒙藏事务处(后改蒙藏事务局)。其实,中华民国成立后,标榜五族共和,在中央设蒙藏事务处,1912年7月24日成立蒙藏事务局,该局直隶于国务总理。 担任第一任总裁的是《婴报》的创办人贡桑诺尔布。 《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均在1912年9月开始筹备,1913年元旦由蒙藏事务局领导创办的,由其办报处具体负责。办报者的主要人选由蒙藏事务局总裁贡桑诺尔布选聘。第一位总编纂徐惺初。他在白话报周年纪念词中说:“本报梓行,迄今一期,经始之际,仆承总裁之命,谬膺总编辑一职。”办报处陈容整齐,设有总编纂、总经理、汉文主任、蒙文主任、藏文主任、回文主任、汉文编辑、蒙文藏文回文编辑和录译员,以及庶务员、缮写、校对等编制达29人,还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各地驻有选聘的访事专员21名。 可见其中有很强的政府行为在里面。 我们来看这三份报纸的板报宗旨: 例如《藏文白话报》,从栏目的设置和内容来看,《藏文白话报》更像民国时期蒙藏事务局的“政务公报”。藏汉两种文字印刷,扩大了报纸的影响范围。不仅汉藏民族可以阅读,对于关注西藏事务的,只要粗懂汉文的其他民族也可以阅读,该报总纂徐敬熙称:“发刊以来,边陲各界大受欢迎。刊发请益之文电络绎不绝于道,益坚边氓内乡之心。”并且强调边境安定与民族团结,“其文字收功,远轶于武力”。 又比如:《回文白话报》,它是民初回族刊物。1913年1月由蒙藏事务局创办,月刊。每期封面印有交叉摆放的两面五色民国国旗。该刊由王浩然主笔,张子文任编辑主任。鉴于当时封建初倾,共和方兴,“边务吃紧,外人干涉著著进行”,“英俄等国窥伺”,“均有白话报暗为传布”,故《回文白话报》以“开通边地风气,联络感情”,“讲解共和之真理,消弭昔日之嫌疑,使其倾心内向,以杜外人觊觎之渐”为宗旨。该刊“发刊词”明确表示:“以中华民国优待蒙、回、藏,与以前君主专制时代不同;蒙藏事务局优待蒙、回、藏,与以前理藩部时代不同,取其施行政令,公布周知,免致传闻失实”,并期冀“蒙、回、藏同胞以中华民国为前提,合力并进”。 由此可知,这是一份面对全体回族,特别是边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宣传国家统一,抵制英俄等国分裂活动的杂志。其内容包括图片(照片)、法令、论说、要闻、文牍、杂文、问答、小说、文件等诸多方面。 新闻信息的传播在这里已经有很大的政治传播的成分在内了。 该刊创刊号刊有关于“联合五族组织新邦,务在体贴民情,敷宣德化,使我五族共享共和之福”的“临时大总统令”,以及《论五族共和之幸福》、《蒙藏事务局沿革记》、《中国改称中华民国是何意》、《合群思想》、《猛回头》、《记飞行艇》等文章。此外,还在“文牍类”中发表了王振益(友三)、王宽(浩然)、张德纯(子文)、安祯(静轩)四位教长领衔,安镜泉、丁庆三等二十四位回族群众共同签名的“全体回族”上“大总统”之呈文,其中称“共和政体宣布,亿众欢腾”,“五大族为一家”,是“千古未有之美举”! 那这些报纸的效果又如何呢? 《回文白话报》很受边疆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人民喜爱。1913年8月20日《新中国报》曾报道说:《回文白话报》“不惟可以增长该三族人民知识,并且晓然共和统一系为四万万同胞谋幸福。”并列举了藏族“柯春科寺大剌嘛香辈奉读之下,视为神奇世宝,日与大众讲说,且供奉殿中,渐次影响传播民间;而林葱各土司群诣办公长官行署,多方要求,电达中央添赏数份”。《回文白话报》在转载这一则报道时表示:“本报出版以来,虽承蒙、藏、回三族人民之爱读,然不敢以之以自信”,一面再次申明:“区区之意不过欲我五族人民共和一轨道,进化于大同耳” 。 那么这样的报刊的结果怎样?又会因为怎样的原因而停刊? 至1914年5月,因蒙藏事务局财政负担过重而与《蒙文白话报》、《藏文白话报》同时休刊。 以政治任务而开始,又以非急迫的政治议题而屈从于财政压力,被自行停刊。可见其难以自身发行量维持生计。其实不难发现,这些早期的少数民族报纸更多是在做政治传播。 我们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长河中,还可以看到,政治传播在新的政治语境中具有了新的意义,这一点有别与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传播。 比如,“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0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特殊发展的年代。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跟全国的新闻事业一样,成为重灾区。绝大多数民族文字报刊被查封,或被迫停刊,保留下来的主要是自治区首府的党委机关报或者历史比较悠久的几张报纸。这些报纸,除了以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发行之外,已无特色可言。再有,绝大多数民族文字报社实行军事管制,民族新闻工作者以莫须有罪名遭到迫害,各种专业技术人员锐减,“文革”之后出现了人才的“断层”。 少数民族新闻史学者白润生指出:“虽然如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政策还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即是在党的新闻工作传统遭到严重破坏的十年浩劫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业也有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广大民族新闻工作者逐渐认清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后的70年代,又有一些民族文字报纸创刊、复刊。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日报》的蒙文版就创刊于1971年。又如少数民族文字的《参考消息》在动乱的十年中又增加了哈文版(1975年8月1日创刊)和蒙文版(1973年4月1日创刊),1975年开始向全国发行。维、哈、蒙三种文字的《参考消息》都由新疆日报社翻译出版。“三种民族文字的《参考消息》都从帮助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和各界群众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新闻欲的角度出版发行的。…民族地区的电视事业也在这个阶段诞生发展。内蒙古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都筹建于1960年,1970年两座电视台开始播放黑白节目,揭开了自治区电视台历史的第一页。云南电视台1969年10月正式播出。这个阶段,还有一批地州盟的电视台创立,1971年包头台创办,1973年呼伦贝尔台创办,1977年延边台创办,等等。民族地区电视事业的诞生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又增强了一个年轻的伙伴,电视事业从无到有的飞跃不能不让人高兴。”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为维护中国领土统一,加强对中国边疆的控制,由政府组织出面办报等其他创办传播媒介的行为毫不奇怪。新中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演变——以《大公报》研究为例

  • 下一篇文章:对话麦库姆斯: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如何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如何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如何理解和把握二十一世纪初的世界...
  • ››如何理解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
  • ››如何理解区分牵连犯和想象竟合犯
  • ››如何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
  • ››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
  • ››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