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      ★★★ 【字体: 】  
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9:45   点击数:[]    

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因为通过公开的对话、交流和协商,不同群体之间才能够加深沟通,从而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 二、 构建公民参与网络与“协商民主” 1、“公民参与网络”的内涵 “公民参与网络”(Civic Engagement)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随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民主治理和公共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公民参与网络”的概念。 帕特南将“社会资本”理解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其中,“网络”更是他极为强调的概念,称之为“公民参与网络”;并将其视为社会资本的基本组成部分。他指出:由于公民参与网络“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之流通”;“体现的是以往合作的成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板,未来的合作在此之上进行”[5];因此在一个共同体中,公民参与网络越密,其公民就越有可能进行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 在对意大利地方政治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帕特南发现:意大利北部地区具有公民活动的网络和规范,它们充满活力;而南部地区所具有的则是一种垂直的政治结构、零碎而且孤立的社会生活,以及互不信任的社会文化;不同的公民参与网络最终导致了南部和北部地区制度绩效的差异。由此,他将公民参与网络分为两类——横向的平等关系网络和垂直的等级关系网络。他还指出:垂直的网络,无论多么密集,无论其对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和合作。因为信息的垂直流动,常常不如水平流动可靠,其原因部分地在于,下属为了免受剥削而对信息有所保留;此外那些支撑互惠规范的惩罚手段不太可能向上实施,即使实施也不大可能被接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横向的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解决参与者集体行动困境,一个组织的建构越具有横向性,它就越能够在更广泛的共同体内促进制度的成功[6]。 2、实现协商民主有赖于构建公民参与网络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都注重强调公民参与。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只有个人有机会直接参与地方层次的决策,才能实现对日常生活过程的真正控制。其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诸如工作地点这类地区中广泛的政策参与的机会,会极大地改变国家政治的背景。个人将有多种机会学习资源生产和控制中的重要事务。这样,他们就能较好地判断国家政治问题,评判政治代表的表现,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参与国家范围的决策。公私之间的联系由此将得到较好的理解”[7]。美国学者彼得斯在讨论参与式政府治理模式时,则概括出公共参与具有4个方面的作用:促进信息开放和交流;增强公民独立决策和影响政府决策方向的能力;加强在表达利益要求中的协商、对话式民主机制;促使公民投入公共服务提供[8]。上文在阐述“协商民主”概念时也曾强调:强调参与是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由此,笔者认为:在公共决策中实现协商民主有赖于构建密集的、横向的公民参与网络。 其一,这有利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开放结构。政府能否制定高品质的公共决策,取决于是否拥有充分的信息资源;而不同阶层的公民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政策制定,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诸如对公共问题的理解、公共问题解决的建议以及公民自身的偏好等;从而增进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与回应性。其二,这有利于推动治理型政策网络的形成。治理型政策网络授能给民间社会,允许第三部门、私人企业组织一起与公共部门机构合作完成一个政策议题。而公民参与网络的特点在于网络中公共的、私人的以及自愿部门之间的界限变得灵活、模糊,相互交换资源以及协商共同目的的需要导致了“网络成员之间的持续互动”。在公民参与网络广泛而密集的地方,政策过程的模式会由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度运行模式转变为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权力多向度运行的协调互动合作体系,由此推动治理型政策网络的形成,建立能够实现政策过程中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体系。 我国当前一些公共政策在制定中开始注重公民参与,如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在3月20日—3月27日和3月27日—4月6日两个阶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先后收到公民建议4769条和32791件。这些建议都被整理发布,其中部分建议还全文公布在中国人大新闻网上。公民的广泛参与让人欣喜,不过其中立法者急于否定不同意见的态度却值得商榷。如有报道称,因为外商强硬拒绝该草案,认为该法实施后会影响经济发展;对此,《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组长就表示这是外企为了争取利益而通过夸大其词来耸人听闻。协商过程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环境,对外商积极主张自身利益的观点不应只进行简单的妖魔化。惟有通过理性的交流探讨而非空洞的道德谴责,才能促使最终形成具有高度合法性和集体约束力的法规。 由此,笔者进一步认为:仅仅只是构建横向的、密集的公民参与网络,还不足以支持在公共决策中实现协商民主。若将“协商民主”真正引入公共决策之中,公共参与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鼓励以多元沟通形式确保每个人的真实声音能够呈现;(2) 使倾听与发言受到同等的重视;(3)使个人经验与公共议题产生连接关系;(4)使彼此之间信任并建立伙伴关系;(5) 使参与者针对议题本质所存在的观点重新建构整理;(6) 鼓励进行分析与理性论证;(7) 协助人们发展公共的判断及产生行动的共同基础;(8) 引导人们将自己视为行动者并真实参与;(9) 使参与过程与政府政策制定治理之间产生连接关系;(10) 创造持续进行的过程而非孤立的事件[9]。 三、 新闻媒体应如何构建公民参与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在讨论社会转型问题时普遍运用“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概念。对此,陈卫星教授指出:真正的公共领域要求检验个人是否为政治群体的充分成员,是否行使公民责任和义务,也要求相应的政治制度方面的资源支持。因为“公民不仅仅是一个身份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社会结构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即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否则,公民身份并不能保证积极自由的政治参与”[10]。由此,笔者认为:公共决策中构造公民参与网络的关键在于: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机会。因此,新闻媒体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1、 大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历史传统;西方式公民文化又难以传播;双重因素导致国人的“公民意识”普遍缺失。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去积极追求表达“异见”的权利;习惯于消极服从,而不是积极参与。表现在参与公共事务方面,即是心理指向的侧重点都是“输出”而不是“输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国人的参与意识已明显增强,在公共决策中表现出强烈的输入愿望,这在“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修订”、“个税起征点的上调”等事件中都有鲜明体现;但无庸讳言的是,参与意识的强度还远未达到理想境界。 如何才能增强国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关键在于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何谓“人的现代化”?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著名学者英格尔斯曾为“现代人”总结出12条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可概括为4个主要项目,即:现代人是一个见闻广博的、积极参与的公民;现代人有明显的个人效能感;现代人能独立于传统权威,有高度的自主性;现代人乐意接受新经验以及新的观念。中外已有不少研究显示:新闻媒体是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华文媒体——面对“中国热”的冷思考

  • 下一篇文章:自律丧失,他律绳之——由记者站站长涉嫌敲诈看问题的演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
  • ››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