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      ★★★ 【字体: 】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9:0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一、 美国新闻史研究视角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式,述评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并选取夏德森的《挖掘新闻――美国报纸的社会史》为案例,研究这部比较经典的新闻史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美国新闻史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和视角,较常见的早期有2类: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这是两类使用资料做新闻史研究的方法。以后又出现了批评式的研究,最近的研究潮流,则转向以传播学史的方式做新闻史,这里暂且称为传播学派的研究。 1、描述性研究 美国新闻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810年托马斯(Isaial Thomas)的《美国印刷业史》(The History of Printing in America),专事新闻学的则要从著名便士报《纽约先驱报》编辑主任哈德森(Fredrick Hudson)1873年出版的《美国新闻业》(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算起。此后多年,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均按托马斯和哈德森所开创的“描述式”方式进行。 描述式研究是早期美国新闻史的主要手法,基本上是按报刊、广播或电影媒体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的脉落,收集考证新闻史料、描述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以史料翔实、描述丰富取胜。描述式研究,限定在印刷媒体、或者电子媒体、或突出的人物。(J.D.Stevens, H.D.Garcia, 1980)哈德森用托马斯开创的这种研究方式,围绕报纸(即产品)去叙写美国新闻史,他在书中突出了纽约的新闻业尤其是便士报的资料,后人认为他过分夸张了纽约报纸的重要性和影响。从此以后,纽约新闻事业就被当成了美国新闻事业的代表。之后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增加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描述,但新增加的大量媒体的资料,却模糊了研究的意义。 1884年,诺思(S.N.D North)的《美国报刊历史和现存条件》(The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P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将媒体增长的趋向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都市化联系在一起考察。书中有普查式资料的汇编,强调媒体成为“大众”这一现象,并认为这种大众媒体对社会有影响和塑造的作用。这是较早将媒体与社会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研究,这种思路现在常用于大众传媒与社会的研究,强调媒介操作、使用、效果和社会情境。诺思还研究了当时传播中的问题,他认为媒介和社会是一对互相作用的力量。美国早期新闻史研究的层面和角度逐渐拓展。1917年,李(James Melvin Lee) 在《美国新闻史》(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m)一书中,强调英国背景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国便士报是在英国廉价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也汇编了历史上的报纸。 1920年,派因(G.H. Payne)又出版了一部《美国新闻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形式和内容与此前的著作差不多,但更重视政治条件对新闻业的影响,强调美国新闻史与美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分不开,其中“关于政治权力的设想”、“总编和政府”、“报纸和国会”等篇章,都十分强调政治对报纸的影响。该书将报纸的功能描述到极致,认为报纸几乎是万能的。 关于媒体与政治的关系,在此后的新闻史研究中都得以重视。当时一些政治史研究,也是将媒体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1927年,威斯康星大学新闻系创始人布莱耶(W.G. Bleyer)出版了其《美国新闻史中的主流》(Main Curr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m),书中将政治影响强调到极点。这部书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就,如托马斯和诺思研究中关于新闻事业增长的内容、托马斯的传记方式和哈德森对纽约新闻业的重视,同时还增加了技术发展对报纸的影响这一内容。布莱耶摒弃了以报纸规模为评判标准的做法,他只突出那些他认为出色的报纸。书中用一半的章节去研究纽约的报纸。布莱耶的最大贡献,是他对媒体所处社会情境的关注。 布莱耶对媒体技术层面的关注,为1937年李(A.L.Lee)的《美国的日报》(The Daily Newspaper in America)奠定了基础,这部书是以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的。该书关注的是报纸之“公共机构的本质”,研究新闻工作者、所有权、管理、发行方式、集团和组织、辛迪加、美国媒体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等等,作者关注媒体的生产经销过程中所暗含的社会意义,关注社会使用媒体的情况,以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该书特别重视媒体的社会情境。 描述性新闻史研究还包括广告、实务历史等分支研究,如1929年F.S.Presbry的《广告的历史和发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dvertising),该书把《纽约时报》评价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M. Schudson, 1978)1930年V. Rosewater的《美国新闻采访史》(History of Cooperative Newsgath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他们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印刷媒体为中心的。 描述性新闻史研究视角比较广,史实资料可以全面详细,研究方法比较直接,以时间为线索,纲目清楚,所以长期以来被不同国度、不同阶级背景的学者所亲睐,人文学科背景的学者尤其常用。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比较平面,方法比较单一,描述现象却常常不能深入探究或解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或本质。 2、解释性研究 如前所述,描述性新闻史的研究从开始的以媒体为中心,渐渐引向了以媒体与社会的情境为重点。这种趋向发展到1940年代,成为解释性新闻史。解释性研究重视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境和原因,学者们力图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变革的大情境中解释新闻事业的走向,强调媒体产生、发展和演进的原因,强调个体、即所谓伟大人物(如发行人)对新闻事业的影响。其中以莫特(F.L.Mott)1941年的《美国新闻史》American Journalism为开端,以1954年爱默里(E.Emery)的《报刊与美国:大众传媒解释史》(The Press and Americ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the Mass Media)为代表作,这两部新闻史将美国新闻史研究引入了更全面、更综合的层面。 莫特在《美国新闻史》一书中编写了资料目录,将美国新闻事业分为殖民时期、政党报刊时期、便士报时期等,并用传记式手法勾画人物,更新信息并拓展了研究深度。他进一步钻研了派因对传媒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后人在评价时,认为莫特最大的功劳,是修正了前人对19世纪早期美国新闻事业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那时政党报纸猖獗,是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莫特却详细列举了那个时期技术上的进步和报纸质量的提高,并提供了相当多的新鲜资料。该书在美国新闻院校作为教材达20多年。 爱默里的新闻史,是解释性研究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美国新闻界,并影响西方其他国家,从他开始,解释性研究一下子遍及各国新闻史。该书增加了布莱耶和李研究中所没有的内容,用解释的方式,按美国历史发展的线索来研究新闻事业的发展。该书集前人研究的成果,如综合了哈德森、派因、李的研究层次,并拓展了莫特的研究,从社会、政治、经济情境中解释新闻事业的发展,强调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该书数十年来成为新闻院系的标准教科书,一版再版,中国也出版了较新的中译本,此处不多赘述。 解释式研究包括一类新闻界人物传记,如斯旺伯格(W.A.Swanberg)出版于1961年和1967的《赫斯特传》和《普利策传》,这两部传记是美国新闻史的一个侧影。 解释性新闻史研究,能深入新闻媒体、事件、人物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更深层面,但它基本上还停留在人文学科的背景中,与传播学式的研究相比,缺少较深入的理论支撑。 3、批评学派的研究 美国新闻史研究中,有一类为数不多,但较受瞩目的研究类型,即以批评式进行的研究。这些批评历史学家,以批评的视角,试图发现新的调查方法、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方法和模式,来评论新闻事业的变迁。较有名的有McKerns写于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与现实关切

  • 下一篇文章: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