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一词,一般认为其首倡者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他们于1990年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具有标志性的文章——《公司核心竞争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正式引入“核心竞争力”一词,并定义为“ 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同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 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 的主要来源。 从它产生的背景来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竞争理论是市场经济条 件下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则是企业竞争理论发展到以企业 核心竞争力研究为重点、以企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竞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一种眼光看,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也是基 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对日趋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实和全球 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的反应和应对。 无疑,这样一种理论,其着眼点和存在依据是、也必然是对核心竞争力内容——企业 生存与制胜根本——的回答。但是,究竟核心竞争力蕴含哪些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要素是什么?不同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和个性分别是什么?目前人们并未取得比 较一致的见解。 所谓核心竞争力,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某一组织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在与其他同类组 织的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该组织关键(根本)的、独特的、无可替代的、用以战胜对 手的知识和技能。它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企业,当然,今天人们已经大大扩 充了它的主体范围,将其应用于政府、社团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但这些不是本文讨论 的范畴。更加简略的解释是,它是指企业内在所具有的战胜竞争对手的根本的本领。显 然,这只是一个描述性的说法,缺乏科学概念应有的严谨性和明确性。不过,就其基本 特性而言,则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的用户价值,亦称创造价值的能力。根据概念首倡者的观点,这种“技能和技 术”必须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从企业的角度说,这意味着企业藉此可以为客户群 体生产特殊效用的产品,并从中获取特定的利润。而在消费者看来,却是自身特殊需要 的满足。另外,这也是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营利)的体现。 2.独特性。于企业内部而言,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表明它是企业的其他竞争力所不能 取代的,在企业的诸种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就企业的竞争者来说,它 又是其他企业难以、不能模仿的,是企业自身特有的专长。而正是这种专长,建立了企 业的竞争优势,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换言之,就是难以模仿性、独创性和不可 替代性。 3.可扩展性,或称财富的增值性、可裂变性。因为它是一种核心,也就决定了它是企 业生长、增值的动力源。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它对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力都有促进作用,帮助企业扩展相关市场,支持多种最终产品和服务。从价值的角度来 说,又表明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不断扩张的价值,实现企业总利润额和利润增长点的 不断增加。 4.持久性与稳定性。核心竞争力虽然是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完善、壮大的,但它的形成 和对企业的意义、作用却不是存于一朝一夕的,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沉 淀下来,并且内含于企业组织之中的。同时,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还意味着核心竞争力 的要素在企业中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更为关键的地位。此外,有人还将不可拆分性、不可 转移性、不可变现性等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但笔者以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有三 :其一,“核心”,即在企业诸种能力中,它居于核心地位和关键位置;其二,“竞争 ”,即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他企业竞争而表现出来的;其三,“力”,即企业 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素质和能力。由此我们舍弃了将核心竞争力概念架空、抽象化 、玄化的做法,也不取对其过于具体化、泛化的理解,而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努力 、适当地确定它的基本特性,便于把握,利于运用。作为传媒产业一支的出版业,在它 逐步走向市场、实现全面产业化之后,其市场主体——出版企业(这里主要指出版社)也 必然面临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述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虽然多指工业企业,但作为一 般企业的特性,对出版企业同样是适用的。所不同的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强调 它的高创新性、高文化属性和高客户价值;具体到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则 因行业特点的差异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能力,但企业尽管有各种能力,却并不意味企业就具备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应是建立在各种职能能力的协调整合基础之上的。根据前面对核心竞争力 的辨正,论及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我们必须注意剔除那些属于一般企业能力 层次上的企业能力要素,而将真正属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归纳出来。结合出版行业 的特性和出版社自身的企业特征,我们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论析。 首先从企业业务职能的角度看,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应由优质的选题策划能力、优异的 营销管理能力、优良的资本运作能力、优良的版权经营能力和优胜的开发创新能力五个 要素构成。 1.优质的选题策划能力。出版业是“内容为主”的产业,没有好的内容,好的选题, 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形”与“质”二元对立的层次上来说,选题策划无疑属于“ 质”的范畴,所以在此言明“优质”的重要意义。在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它也是核心 的核心,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这种优质的选题策划能力也并不是空灵无所依的,具体而言它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第 一,对选题资源的占有力,即对优秀作者的较强的掌控能力、对潜在资源的发掘能力和 与掌握关键出版资源的管理部门的交际能力。就出版社的生产链条来说,这又属于上游 环节的竞争。从市场竞争实际来看,不仅是出版市场,在其他工业市场上,对上游生产 原材料的争夺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环节。就中国的出版市场而言,优秀作者资源的 有限性和出版品种专业分工界限的逐渐模糊,必然导致对选题资源争夺的白热化。第二 ,对出版物市场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优秀的选题来源于市场需求,只有把握住了市 场的脉动,充分认知读者的阅读嗜好,才能为进一步确定选题内容奠定基础。第三,对 选题策划配套资源的调控力和整合力。有好的选题生发点,还要有与选题相配套的各个 环节的协调、配合。比 如对选题策划、交稿时间、编辑加工和制作进度、装帧设计特色 以及资金流转等方面,必须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以使选题策划能落到实处,避免好的选 题因为配合失时、失势、失度而花落别家。第四,良好选题的开发运作能力。选题毕竟 只是一种构思和设想,还不是最终的生产成品。在图书市场上,往往是同一选题的图书 因开发实现程度和深度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市场业绩。对选题的开发运作意味着将选 题构思具化为图书的实体,而这也是选题策划的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利用社科方面的强大学科优势和丰富的作者资源,构筑强大的选 题策划能力,形成了社科专业图书的无出其右的竞争优势。比如它的新闻传播学类的图 书和考研用书,在国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相形之下,有些在学科优 势和作者资源上也占尽先机的大学出版社却默默无闻。 2.优异的营销管理能力。时至今日,出版社的营销工作已远远超越了发行的简单内涵 ,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管理学上,营销一般包括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产品定价与 产品战略、营销策划与营销网络等环节。具体到出版社,则更强调准确、恰当的图书市 场定位,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