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文评史评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审美话语的现代表意实践      ★★★ 【字体: 】  
审美话语的现代表意实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5:35   点击数:[]    

ds,"in The Novel Today,ed.Malcolm
Bradbury(London:Fontana,1977)。)而后现代则是多种模式并存,不再有其主导的模式。因此,艺术品判断的参照系便从日常经验(古典的)转向审美经验(现代的),进而再转向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混杂(后现代的)。第二,古典的表意方式是对世界和表征两方面的信赖,现代主义则是对表征的怀疑,后现代的怀疑不但指向表征,更指向现实本身,进而产生了“超现实”。第三,就艺术家来说,古典表意实践将艺术家置于一个工具地位,现代主义将艺术家置于自由主体的地位,而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则把艺术家放逐了。第四,就作品来说,能指/所指/指涉物的关系也从古典的和谐一致,转向了越来越趋向于张力和矛盾状态。如果说古典的表意范式是趋向于三者的和谐一致关系的话,那么,现代主义的表意范式则凸显了能指与后两个要素的游离关系,而后现代的表意范式则是加剧了这种游离,以致于纯粹的“能指的游戏”成为可能。此外,就作品意义的解释来说,古典形态强调作者意图对意义的垄断,现代形态关注作品自身,而后现代则更加强调欣赏者对意义的发现,这里包含了一个从作者对意义的垄断向欣赏者对意义的发现的深刻转变。第五,从欣赏者自身来看,从古典表意形态中欣赏者被动消费者的地位,到现代表意实践强调欣赏者的能动作用,再到后现代将欣赏者作为“生产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一个伪问题?抑或必须直面的现实?

  • 下一篇文章:绝望地回到文学本身——关于重建现当代文学研究规范的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审美话语的现代表意实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审美话语的现代表意实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话语标记的意义及其功能
  •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
  • ››方位成分语义指向分析
  •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
  • ››“虹”与《彩虹几度》
  • ››梁宗岱与瓦莱里的纯诗理论比较
  • ››论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对文学批评...
  • ››张恨水笔下的重庆形象
  • ››陈铨研究综述
  •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 ››审美话语的现代表意实践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