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in The Novel Today,ed.Malcolm Bradbury(London:Fontana,1977)。)而后现代则是多种模式并存,不再有其主导的模式。因此,艺术品判断的参照系便从日常经验(古典的)转向审美经验(现代的),进而再转向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混杂(后现代的)。第二,古典的表意方式是对世界和表征两方面的信赖,现代主义则是对表征的怀疑,后现代的怀疑不但指向表征,更指向现实本身,进而产生了“超现实”。第三,就艺术家来说,古典表意实践将艺术家置于一个工具地位,现代主义将艺术家置于自由主体的地位,而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则把艺术家放逐了。第四,就作品来说,能指/所指/指涉物的关系也从古典的和谐一致,转向了越来越趋向于张力和矛盾状态。如果说古典的表意范式是趋向于三者的和谐一致关系的话,那么,现代主义的表意范式则凸显了能指与后两个要素的游离关系,而后现代的表意范式则是加剧了这种游离,以致于纯粹的“能指的游戏”成为可能。此外,就作品意义的解释来说,古典形态强调作者意图对意义的垄断,现代形态关注作品自身,而后现代则更加强调欣赏者对意义的发现,这里包含了一个从作者对意义的垄断向欣赏者对意义的发现的深刻转变。第五,从欣赏者自身来看,从古典表意形态中欣赏者被动消费者的地位,到现代表意实践强调欣赏者的能动作用,再到后现代将欣赏者作为“生产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