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 【字体: 】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7: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热战时期(20世纪初——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
  本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伤亡近亿人,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亿计。交战双方主要为争夺殖民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争夺战。西方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军事战略思想和新式武器装备,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随着坦克、飞机、军舰等新式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战争进行的速度和进程大大加快。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军事战略理论与之相适应。于是军事战略理论家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海洋的作用便受到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海洋的军事价值引起了西方军事家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的马汉。他把战略研究引入到海战方面,提出了“海权制胜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注:《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第98页。)这一理论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得到西方军界的重视,只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直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看到海上作战对陆战区的战局和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才认识到“海权制胜论”对军事思想的贡献。一战后,西方各国军队对海军的重视空前高涨,尤其是英美等海上强国对马汉的思想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相继出现了“航母制胜论”和“潜艇制胜论”等全新的海战理论。可以说,马汉促成并指导了美国海军建设方针上的一场革命,为英国决定保持海上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给德国发展海军提供了理论支持。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动力飞行,它标志着人类航空时代的到来。这一发明立即引起少数西方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特别是杜黑从1909年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他的空军战略理论。他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锐敏的军事眼光预见到飞机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宰”,大胆地提出了“空权制胜论”。他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注:杜黑:《制空权》第19页,第111页。)。这一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验证并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于本世纪初问世的坦克、装甲战车,则象飞机的问世一样打开了西方战略家的思想天窗。这些新式武器装备使陆军的军事理论全面改观,产生了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陆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夺取战争优势并取得胜利的一种新的军事理论,这就是“机械化制胜论”。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塞克特和古德里安等都是这一军事战略理论的热心倡导者和鼓吹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理论被西方各国军队充分运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8年)短暂的相对平静时期,军事战略理论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总体战”战略思想。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为德国准备进行新的侵略战争,于1935年在他的《总体战》一书中,巧妙地把陆海空作战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地提出了“总体战”这一全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它的核心是动员全民力量参战,全民力量包括:军队和民众,精神和经济。这一思想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纳粹德国的将军们运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核心军事理论。能够与“总体战”相提并论的还有“闪击战”理论,这一军事理论既包括战术层次,又包括战略层次。这一理论是本世纪初由德国元帅史利芬在《对法战争》一书中最先提出,并被德国用来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虽然这一军事战略思想在一战中没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德国的军事理论家们没有放弃这一战略思想,古德里安等将领吸收了“空权制胜论”、“机械化制胜论”、“总体战”等军事战略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以装甲战车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的协同下远程奔袭敌后,实施高速进攻的新的战争战略观念,这一理论在第二次大战初期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战争成果。
  在热战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问题日益复杂,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单靠武力手段往往很难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尤其是国家的大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思想。他主张运用智谋以小的代价获得大的胜利。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利德尔·哈特:《战略论》第12页,第453页。)这一理论使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他还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使“战略”这个纯军事概念,拓展为涉及到多个领域内容的大概念。
  此外,在热战时期,西方各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不得不与周边国家或邻国加强军事交往,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联盟战略”思想。“联盟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强调联盟的“集体安全”。其实,联盟战略思想早就为西方历代军事家们广泛运用,只是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各国间的军事交往和联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联盟战略思想才真正得到较好的运用。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意等国形成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是一次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决战的联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次历史空前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联盟战争。
  (二)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鉴于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感到有必要组织某种军事同盟,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因此,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继续奉行联盟战略思想,建立起以美国、苏联为主导的两大军事联盟体系,即北约和华约。这两大组织各自的宗旨都是实行缔约国的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其他成员国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实际上,这时的两大联盟已不象热战时期那样,只实行军事联盟,而是联盟内部各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援,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此时联盟已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战略思想就是“核威慑”战略理论。自核武器诞生以来,特别是二战时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实施的核打击所产生的巨大军事效果,使西方军事家们充分认识到核武器的具大威力,认为核武器可以作为国家防务的重要支柱。此后各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和核威慑战略理论。在整个冷战时期,西方的核威慑战略思想集中反映在美国的核战略理论中。冷战期间,美国的核战略(或北约的核战略)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即:“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和“新灵活反应”战略。西方国家通过实施核威慑战略,与苏联为首的华约进行了长期的核军备竞赛,大大地削减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以致最终达到了拖垮苏联的目的。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研制和开发太空武器,并与苏联开始了太空争霸战,为此提出了“高边疆”军事战略思想。“高边疆”战略强调战略防御,它是“保护美国威慑力量最完善的方法”。“高边疆”战略思想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美国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际基督教工会联合会与早期欧洲一体化

  • 下一篇文章:尼克松缓和战略评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