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场游逛以及相关风俗的部分,也很值得重视。 上述三点,显然不是仅靠他们两人就能够在短时间的调查中所能实现的,它们理所当 然地成为马林诺夫斯基之后的研究课题而被遗留下来。 四、马林诺夫斯基之后瓦哈卡州市场的研究 1940年以后,瓦哈卡市场的研究有两个案例。一个是墨西哥人类学家阿雷汗德罗·马洛金指导学生进行的托拉希阿科市场的研究,第二个是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拉尔夫·毕尔兹为首的瓦哈卡市场研究项目组所进行的研究。 马洛金的调查,后于1957年出版了名为《集市城镇托拉希阿科》的报告,它将位于瓦哈卡州密休铁卡高地的托拉希阿科当作一个集市型城镇进行了分析。根据载于该书中的阿格雷·贝尔托兰的序言所述,为了实现在密休铁卡高地设立土著居民问题协调中心和由政府对玉米价格进行调整这样两个目的,也就非常需要相关的信息,于是,马洛金的调查工作遂得以展开。该地区的印第安纳人家族,由于耕地不足、外出打工率居高不下、中介商人对市场的控制颇为显著等,其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以救济处于此种境地的印第安纳人为目标的马洛金的研究,提出了如下十分明确的结论:集市型城镇正是因为存在着周围的各个村落才得以成立的,各个村落的印第安纳人受到了同一地区密休铁卡的商人和来自梯瓦堪的印欧混血商人的盘剥。墨西哥革命以后,尽管确实对农业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地主没落了,但取而代之的商人却抬了头,并使印第安纳人的生活受到了压迫。甚至土地的收购者、墨西哥城的商人,也都压价收购产自土地的产品;反之,又从外地运进食品和各种工业品等,进行垄断性销售,从而大获其利。由于密休铁卡高地变成了需要输入玉米、小麦粉之类基本食品之地,销售这些商品的小商人也就控制了市场。马洛金强调指出,政府必须对此现实加以改革,而村落本身也需要改良农业,以提高生活水平。 在弄清与瓦哈卡盆地的太阳系市场网络相联系的亚体系之一,即密休铁卡高地市场的结构方面,马洛金的工作意义重大。 马林诺夫斯基之后,集中对瓦哈卡州的市场进行过调查的,乃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小组。这个小组的领导人为拉尔夫·毕尔兹,因他年事已高,项目的实施主要由他的学生罗纳尔多·沃塔贝利担任。 考虑把瓦哈卡州作为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美国各大学之间在研究地域方面的分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在E·Z·沃特领导下,长期研究恰帕斯高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乔治·M·福斯特领导下,长期研究米却肯州,因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遂有意识地选择了尚未被做过研究的空白地区。另外,毕尔兹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密亥(族)作过调查,所以对当地的状况及地理也较为熟悉。 事实上,这项研究始于毕尔兹关于拉丁美洲的市场的课堂讨论。1962—1963年,毕尔兹和沃塔贝利两人推敲了调查研究的计划,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以后,在1964—1969年,用5年时间实施了该项目。项目参加者有8人,在成果出版阶段,还编入了另一位利用其他资助而进行过调查的研究者的资料。 作为这些调查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以下著作:狄斯金的学位论文《墨西哥瓦哈卡的托拉克鲁拉的经济和社会》(1967年)、沃塔贝利的学位论文《墨西哥瓦哈卡市的传统市场》(1968年)、巴古的《现代经济的冲击——索果乔市场的研究》(1974年)、毕尔兹的《墨西哥瓦哈卡农民的市场》(1975年)、库克的《萨波梯卡的石匠》(1982年),以及全体人员的论文集《瓦哈卡的市场》(1976年)。此处略去详细引文,仅就这些出版物所开展 的研究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该项目的全体人员都认为,瓦哈卡是一个如波拉尼所说的市场经济的社会。这一点与马林诺夫斯基的看法一致。在研究方法上,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采取了尊重民族志事实的实体主义者的立场,只有库克和巴古从形式主义者的立场出发,收集并处理了有关资料。阅读库克和巴古的论述,我认为有关民族志内的经济部分,都只是以数字和符号来表现的,其最终所传达的信息并未超出民族志所记述的范围。可是,把看似与世界经 济相隔绝的山地村落以及小镇的市场的动态,与现代社会的流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通 过数字来表现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若要对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做出评价的话,怎么讲才会恰如其分呢?我觉得,正如毕尔兹在其著述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项目研究的大框架是以马林诺夫斯基的工作为前提的,其成果主要有:(1)对瓦哈卡盆地的市场作了更详尽的描述;(2)对与盆地的 市场相联系的亚体系的市场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3)明确指出了1940年以后市场的变 化。下面,就此三点作一介绍。 第一,阐明了瓦哈卡盆地的市场(瓦哈卡市及54个村落的市场)的实际状态,现举例说明之。在狄斯金的调查中,搞清了托拉克鲁拉市场的详细情况。通过沃塔贝利的调查,搞清了瓦哈卡市本身的市场的功能以及商人的种类。在瓦哈卡市的市场中有自产自销者 、倒爷(转卖人)、行商、在市场有固定的设摊位置的商人、中型批发商、大型批发商、 咖啡及鳄梨之类经济作物的囤积商等不同类型,他们都在四处活动。甚至还查明了后三 种人,即参与和介入大规模交易的商人,原本多是普埃布拉州出身的人。大型批发商在 马林诺夫斯基调查时并不存在,这可以认为是在1943—1948年,连接墨西哥城—瓦哈卡 市—特旺特佩克的高速公路实现通车,遂使很短时间内的大量运输成为可能之后才出现 的。 根据沃塔贝利和塔库尼库对圣·安托尼奥·奥克托兰市场的调查,该村甚至还造就出不少职业商人。该村商人在恰帕斯州的图休托拉、特旺特佩克的萨利那·克尔斯以及瓦哈卡沿海的普艾鲁托·艾斯孔德多开设了很多商店。虽然村中的倒爷活跃在各个市场,但大型批发商和经济作物囤积商,则甚至跑到普埃布拉州的阿托利休克、普埃布拉和恰帕斯州、墨西哥城、韦拉克鲁斯州等地做买卖。 有关土特产品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库克研究了一种碾磨玉米的石臼在铁第巴库、托拉克鲁拉、马古达雷那·奥克托兰等三地的生产和流通机构,已经查明关于该产品的购 销,瓦哈卡市的市场并未能成为一次性的集散地。由斯图梅卡对阿棕巴的绿釉陶器所进 行的调查表明,买主的喜好对于陶器的制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有关与盆地的市场相联系的亚体系的研究进展如何呢?在毕尔兹的总结中,把盆地的市场网络本身当作盆地亚体系,并把它看成是山区萨波梯卡亚体系、密亥亚体系、伊斯姆斯(陆桥区)亚体系这三个亚体系的中心。巴古关于索果乔的研究,可以作为山区 萨波梯卡的例子。对于密亥虽未进行新的调查,却可以参考毕尔兹本人1933年的调查资 料中有关纳乌马多和拉密雷斯的调查报告,进而加以概括。至于特旺特佩克陆桥地区的 情况,则有艾达的研究和奇拿斯有关女行商的报告发表。 该项目尚未研究便告终结的地区乃是密休铁卡沿海地区;与其比邻的罗希恰地方,不清楚之处也颇多。居住在密亥以北地区的契南铁卡人,也被毕尔兹项目小组排除在了瓦哈卡的市场网络之外。再有,毕尔兹虽然认为索凯人(居住在恰帕斯州和瓦哈卡州的边境地带)和特克斯托拉铁卡人(居住在特旺特佩克地区),也可纳入到瓦哈卡的市场网络里来,但却未作详细说明。无论如何,由于周围地区与其他各州的市场之联系的增加,归属关系时刻受到道路开通这一时代变化的影响。 尽管存在一些纰漏,然而由于该项目处理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的研究未能涵盖的亚体系的问题,所以,正如毕尔兹在其著作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先后调查了总数达255个村、镇一级的行政区域,涉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