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究      ★★★ 【字体: 】  
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6:50   点击数:[]    

系局局长恰拜斯·奥洛斯科、美洲印第安土著居民复权运动研究所所长莫伊塞斯· 萨恩斯等著名人物,都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卡索还特别推荐德·拉·富安铁作为他的研 究助手,而向德·拉·富安铁提供资助的则是墨西哥的教育部。
  经过上述调查之后,在卡索的努力下,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拨付资金,保证了德·拉·富安铁赴美的旅费和生活费(1941年1—5月)。在这5个月中,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合作完成了作为本书之基础的草稿,德·拉·富安铁回到墨西哥后,又为草稿写出了述评和说明,并把它寄到了美国。该草稿及述评在马林诺夫斯基去世后由娃雷塔·斯万保存,她去世后交给了艾莲娜等人。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属初期阶段的成果,原稿也是面向学生而写的,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然而,1942年5月15日,他却因心脏麻痹而溘然离世,继续研究的计划未能付诸实施。1957年,也就是草稿完成后约15年,通过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历史学大学的学生会的努力,它被译成了西班牙文,墨西哥的学生这才初次接触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作品。由于英文版在1982年之前尚未出版,因此,在英语世界中,它也是一部被人遗忘了40多年的作品。
  马林诺夫斯基的合作者胡里奥·德·拉·富安铁究竟是何许人物呢?他于1905年出生在韦拉克鲁斯州靠近海岸的一个名为洋嘎的小村,在墨西哥城的国立自治大学学习过3年化学,中途辍学后,先后当过工厂工人、插图画家、记者等,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大恐慌时期,他在纽约生活了4年,干过诸如洗盘子等杂活。1932年,他回到韦拉克鲁斯州,受教育部雇用,在农业委员会联盟工作。1935年,他移居墨西哥城,患了眼病,后转攻人类学。
  基本上是自学的他,手里拿着嘎米奥的《特奥梯瓦堪盆地的村落》和雷德菲尔多的《特波斯托兰》,进入瓦哈卡州的萨波梯卡山地亚拉拉古村,进行田野调查,据说约在1940年便完成了《亚拉拉古》(1949年)的草稿。与马林诺夫斯基协作的工作完成之后,德·拉·富安铁又陆续发表了有关恰阿潘的萨波梯卡的调查报告、有关民族关系的著作以及有关印第安纳的应用人类学的多篇论文。1951年,他成为印第安纳研究所所长,1970年与世长辞。
  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的合作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呢?两人相遇时,马林诺夫斯基已经56岁,两年后便去世了。德·拉·富安铁当时才35岁,很年轻,但他已对亚拉拉古的调查做了总结,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在墨西哥人类学界,一般多认为雷德菲尔多和墨西哥合作者比略·洛哈斯在尤卡坦半岛的合作研究是一次幸运的相遇;而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的相遇,则多数人都对德·拉·富安铁寄予了同情。比略·洛哈斯曾在瓦哈卡调查过程中造访过两人,并与他们一起生活了两周,他批评道:马林诺夫斯基才华横溢,但对德·拉·富安铁的态度颇为傲慢。可能由于这一点,在墨西哥人类学界,马林诺夫斯基的声誉并不怎么样。
  我认为,指导调查的人是马林诺夫斯基,但有效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的,则应归功于德·拉·富安铁。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序言中所述的那样,在他返回耶鲁大学后,德·拉·富安铁再次回到瓦哈卡,实地考察了万灵节和孤独的玛丽亚之祭日的市场。我认为,德·拉·富安铁原本就不是理论家,但他却是一位忍耐力极强、能做细致观察的人类学者,正如在其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支撑其研究态度的正是他和印第安纳人之间的共感。我的这个感想,乃是我在从我所在的密亥山地向他曾作为田野调查地的 亚拉拉古村进发的途中形成的。尽管历经了30年的岁月,他书中所刊载的地图仍十分有 用,他对方方面面的描述依旧活灵活现。他的主要著作《亚拉拉古》(1949年)虽然没有 理论,但却可以看出是对事物不轻下断言的作者所进行的确切的观察。另外,如果阅读 了本书收入的他的述评,就可以明白,实际上他甚至对一些细枝末节也做了认真的观察 ,他确实具备了一双通晓瓦哈卡民族志的人的慧眼。
  总之,我认为,正是由于有了马林诺夫斯基的问题意识和德·拉·富安铁的细致观察与奔忙,才使得从这次未满5个月的调查中,形成了40年代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考虑到这段时间以及时代的限制,对二人的研究成果作出评价,正应该是我们晚辈学者的立脚点。
      三、马林诺夫斯基从事的瓦哈卡市场研究的特点
  读者对本书的叙述有时也许会感到无聊。《太平洋西部的航海者》一书也可能被认为如此。确实,20世纪20—40年代的民族志,其打动人心的力量已有几分被时代所“风化”了。可是,进一步思考则会发现,马林诺夫斯基关于瓦哈卡市场的研究还是提出了一些要点。
  第一,他发现瓦哈卡盆地的市场具有“太阳系市场网”的特征。而且正如本书第三章的图表3—1所表明的那样,在这个体系中,以瓦哈卡市的市场为中心(包括常设市场和 每周六的市场日),伴随着每周7天的改变,周围各村也逐次开市(各市场多具有专门的 商品),卖主、买主和物资一起随着一周7日的不同而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整 体看来就形成了一个宛如太阳系的组织。根据瓦哈卡地方史的专家钱斯和梯伊拉等人的 说法,该州即便是在进入殖民地时代之后,征服者的统治也没能彻底浸透,使土著的社 会、经济组织得以轻易地保存下来。可以说,在现存的太阳系市场网络中,仍旧颇为浓 厚地保留了一些与该州地理相适应的土著交换体系的色彩。
  第二,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该地区的市场是因为经济上的必要性而发挥着它的功能。这一看法正因为是作为库拉研究者的他本人的意见才有意义。与更加侧重礼仪性交换的特洛布里安德岛附近的库拉相比较,马林诺夫斯基认识到,瓦哈卡的市场应该是专门满足“传统性的且经济性的需要”的市场,故而他对这一点加以强调。马林诺夫斯基多次指出,每当万灵节、孤独的圣母之祭日(瓦哈卡市的玛丽亚)、新年、复活节等这些节日来临之际,因人们购买食品、礼仪用品等,市场便呈现兴旺的景象。说起来,这终究也是人们为满足其传统的需要所致,因此,他认为节日乃是创造出此种必要性的宗教性的要素。
  第三,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关注到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商人,以及各种交易的形式(讨价还价、物物交换、计量上的花招、对山地居民采取不正当的销售方法等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关注至今仍给人以新鲜感。
  尽管在记述中有些地方存在松散之处,但正如前面所述,其对在瓦哈卡盆地市场中存在的明显事实几乎都做了极为详尽的描写,使人们认识到马林诺夫斯基观点的确定和德·拉·富安铁知识的详尽。若斗胆指出其不足,则可列举以下三点。
  其一,在瓦哈卡盆地的市场网络中处于周边位置的一些山地如萨波梯卡、密休铁卡、 密亥等地市场的资料不够充分。尽管就这三个族群集团对盆地地区市场的参与情况,书 中已有极为确切的信息和敏锐的观察(第六章),堪称十分珍贵,但现在仍有进一步调查 的需要。
  其二,鉴于对商人的阶层序列未作充分的调研,因此,未能明确市场间的权力关系,亦即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其三,除了买和卖这种经济上的理由之外,到市场去游逛的人颇多。对这种去市场游逛的部分,尚未能做充分的考察。就我在瓦哈卡市场的观察经验而言,市场乃是愉悦和 生动活泼之地。卖货人的叫卖声和叫卖的词语十分有趣,在卡车助手和搬运工人等的吆 喝声中,也存在着特殊的音色。那里既有小型马戏团的演出,又能听到在卖酒和饮料的 摊铺处男男女女付款取货和相互交谈的声响,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口承文学的世界。我认 为,这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全球时代的美国自由

  • 下一篇文章:试论13、14世纪英格兰的庄园账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