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 【字体: 】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5:39   点击数:[]    

东东路。因北宋与辽国对 峙而罢登州、莱州两口岸,所以到“京东贸易”实际就 是到密州板桥镇贸易。密州板桥镇自设市舶司以后, 其口岸贸易更加繁荣,进出胶州湾的中外商船络绎不 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密州板桥镇“自来广 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 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般运见钱、丝、绵、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① 北宋密州板桥镇占地面积比今天胶州市区的面 积大。宽阔的云溪河直通碧波浩淼的胶州湾,艘艘挂 满帆的中外海船由胶州湾驶入云溪河口,接受市舶 司官员检查办理抽解和博卖相关手续。云溪河里大 大小小船舶驶来驶往;云溪河两岸杨柳依依,人来人 往,熙熙攘攘。密州板桥镇一带曾相继建起多处豪华 的高丽亭馆。高丽亭馆是由北宋朝廷出资修建的政 府招待所,供高丽国使者、客商、僧侣、留学生等下榻.
    云溪河畔的高丽亭馆,富丽堂皇,笙歌不绝于耳。北 宋元丰年间,曾任知密州的苏轼赴登州路过密州板桥 镇时,得知朝廷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修建高丽馆之 事,感慨万千,写下了“: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 斤斧余。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②据 朝鲜《丽宋贸易小考》统计,北宋时期,高丽国共派遣 宋使团57次,其中多次是从密州板桥镇登陆的。当 年密州板桥镇酒肆客店星罗棋布,红男绿女们摩肩接 踵,说着北方话、吴侬软语和高丽话、日本语以及其他 海外诸蕃国语言的人们,进出酒肆、勾栏、店肆、街巷 之间,给胶州湾北岸的这座宋代北方口岸重镇涂上了 浓浓的国际化色彩.
    以上是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所进行 的初步探讨,今后将会随着新的考古成果和相关史料 的发现而不断予以充实与订正。单就以上的初步探 讨来看,便可略知青岛海洋文明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青岛海洋文明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它在中国 海洋文明历史中所处的位置。本文认为,在后奥运时 代“打造”“帆船之都”,除了发挥奥帆中心的帆船竞 赛功能,举办有影响的国际帆船赛事和大力推动青岛 市帆船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等等之外,还需要扎扎实实 地做一些增强“帆船之都”文化底蕴的研究工作。我 们知道,“都”字的本义是建有宗庙的城邑。③另外, “都”字还有“聚集”之意。④“帆船之都”的“都”,主 要应是取众多帆船“聚集”之意,但同时也含有厚重 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一要素。在有着6000多年海洋文 明历史积淀的“Ω”形青岛滨海文明带上,还有许多 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与研究。而这些相关的探讨与研究,同样应当是后奥运时代“打造”“帆船之都”时 不可或缺的.
    ———————— 参考文献: [1]林玉海.青岛市北阡贝上遗址考古发掘的意义[N].中国文物报, 2008-02-28.
    [2]谭雯雯.七千年前青岛人“白灼海鲜”成家常菜[N].青岛晚报, 2009年-05-20;焦恭森.即墨北阡遗址发掘揭示,3000年前青岛 人种小麦[N].半岛都市报,2009年-07-03.
    [3]青岛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青岛胜道集粹(内部资料本)[Z].1986年 年印刷.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胶县三里河[M].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8.
    [5]河边钓鱼钓出5000年前老村出土年代最久村[N].青岛早报, 2008-12-17.
    [6]胶南市政府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胶南文史资料(内部资料本)第六 辑[Z].2003年印刷.
    [7]燕生东,桂云,兰玉富.山东胶州赵家庄山时期稻田遗存的发现及 意义[N].中国文物报,2007-11-16.
    [8]即墨金田北阡遗址第二次发掘结束,考古新发现表明─我国小麦 不是外来物种[N].青岛早报,2009-07-02.
    [9]李永先.莱人培育小麦考[J].东岳论丛,2007,(4).
    [10]辽宁省博物馆等.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J].考古学报, 1981(1).
    [11]佟伟华.胶东史前文明与半岛原始文化的交流[A].胶东考古研究文 集[C]济南:齐鲁书社,2004.
    [12]宋承钧,史明.胶东史前文明与莱夷的贡献[J].东岳论丛,1984, (1).
    [13]靳桂云.植硅体分析在中国先秦考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古生物 学会孢粉分会简讯,2007,(2).
    [14]汪向荣.古代中日关系史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
    [1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徐福何处渡扶桑专家说是盐山县[N].光明日报,1992-08-29.
    [17]秦汉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N].光明日报, 1984-04-18.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否是封闭式经济的探讨

  • 下一篇文章: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