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 【字体: 】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5:39   点击数:[]    

庄遗址、 赵家庄遗址、城阳城子遗址、西宅子头遗址、冷家沙沟 遗址、半千子遗址、院上遗址、李家宅头遗址、赵村遗 址、河东遗址、黄岛台头遗址、南莹遗址、胶南郭家河 岩遗址、祝家庄遗址、西寺遗址、河头遗址、董大庄遗址、石屋子沟遗址、东皂户遗址、甲旺墩遗址等等。这 些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址为主,大部分尚没有正式进行 考古发掘。下面以胶州三里河遗址龙山文化层的考 古发掘成果为例,结合其他几处遗址的考古成果来考 察“Ω”形青岛滨海文明带形成期的基本情况及其主 要特点.
    三里河遗址龙山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黑陶器,主 要有陶盉、陶罍、陶盂、陶鼎、陶鬶、陶瓮、薄胎高柄杯 等。在所出土的黑陶器中,有一类薄胎黑陶器皿因为 其胎体薄如鸡蛋壳,而被称之为“蛋壳陶”。“薄胎高 柄杯代表了当时制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这种陶器 的器壁厚度,多数不到一毫米,确与蛋壳相似,是名副 其实的蛋壳陶。”[4](P91)“薄胎高柄杯(蛋壳陶杯)31 件。均用细泥黑陶,陶土甚细,……整个器形非常 轻薄,制作精巧细致,造型优雅。”[4](P110)其中“标本 M206:2……胎厚约0.3毫米……,标本M2116:1…… 高18.1厘米,全器重不及四十克。”[4](P110-112)出土或 发现薄胎黑陶高柄杯和其他薄胎黑陶器皿的还有城 阳城子遗址、西宅子头遗址、冷家沙沟遗址、黄岛台头 遗址、胶南郭家河岩遗址等众多龙山文化遗址。当时 “Ω”形青岛滨海文明带的先民们在玉器、石器、陶器、 骨器、蚌器、酿酒和纺织等手工制作方面已经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尤其薄胎黑陶器皿的工艺水平之高,使 今天的制陶高手也自叹不如.
    值得关注的是考古工作者在三里河遗址龙山文 化层中,还发现了两件黄铜钻形器。“两件黄铜钻形 器,均为铸作,……很可能是利用含有铜、锌的氧化 共生矿在木炭的还原气氛下得到的。……一般认为 黄铜的出现较青铜为晚。而今发现的黄铜器,将改变 过去的认识。”[4](P21)这说明距今4000年前龙山文化 时期的青岛先民们已经发明了黄铜冶炼技术。这两 件黄铜钻形器是我国先民最早使用黄铜器的物证.
    199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文物精品展 览”上,展出了一件上个世纪80年代在胶南西寺龙山 文化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黑陶蚌响器。此文 物呈椭圆状,外形像一个大蚌壳,其腹部一侧有4个 小圆孔,在中空的蚌形黑陶器里,装有3个豆粒状陶 丸。若用手摇动,豆粒形陶丸互相滚动撞击椭圆状 黑陶蚌壳薄壁,便会发出富有节奏感的悦耳响声。[6] (P55-56) 这枚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制乐器,是“Ω”形 青岛滨海地带东夷人舞乐文化高度发达的物证.
    2005年春季,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组成考古队,对胶州赵家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 掘。在龙山文化地层中发现了370粒炭化稻米和稻 田、蓄水坑以及纵横交错的水沟等稻作遗存。“这是中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现和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系统 确认古代稻田,这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发 现,也为稻作农业北传和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 的研究提供了证据。”[7]由此联系上世纪70年代在 胶州三里河遗址大汶口文化层中发现的大量碳化粟, 在龙山文化层发现的粟粒印痕;[4](P185)以及2009年 春在即墨金口北阡遗址首次发现的碳化小麦,“山东 大学考古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第二次对 即墨金口北阡遗址发掘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两个半 月的发掘,考古人员……还在全国首次发现了西周时 期的小麦。专家研究证实,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国的小 麦是外来物种的说法,在3000多年前,小麦就是我国 的主要作物。”[8]李永先在《莱人培育小麦考》中认为: 关于小麦栽培的起源地问题,国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 西亚的黎巴嫩、叙利亚至波斯湾的托罗斯山拱一带的 新月形山地。中国学术界的部分专家也认可此类观 点,并认为中国的小麦是从西亚传入的。依据史实和 最新的考古资料,可以确认,麦类作物是中国西部的 羌人最先发现和培育成功的。羌人东迁后,麦类作物 种植随之到达中原和山东地区,最后由莱人完成了小 麦品种的培育。[9]即墨金口北阡一带属于古莱夷之 地,北阡遗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小麦可以支持李永先 的“莱人培育小麦”说。综合以上考古成果,起源于 中国南北方的稻、粟和莱人所培育的小麦等主要粮食 作物,在龙山文化时期前后都曾在“Ω”形青岛滨海 地带广为种植.
    由以上所列举的部分考古成果可知,“Ω”形青 岛滨海地带在龙山文化时期,从东北到西南已经遍布 众多聚落中心或者聚落点,而且这些聚落中心或者聚 落点的文明程度已经相当发达。为此,暂将这一历史 时期划为“Ω”形青岛滨海文明带的形成期.
    二、大汶口文化晚期闯荡外海的三里河人 考古专家曾经以山东长岛县海底发现的一件绳 纹陶釜为例(这件绳纹陶釜与河姆渡文化陶釜相类 似),提出了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半岛与浙江宁波 沿海一带,可能已经有了海上的来往。[4](P155)辽宁省 博物馆在一篇考古报告中也指出:在该省长海县广鹿 岛“小珠山中层文化类型的遗址中,发现有大汶口文 化早期的某些器形,如三足觚形器、圆锥足的盆形鼎、 突足鬶、盉、红陶弦纹盂等。小珠山上层文化类型的 遗址中,发现有蛋壳黑陶、扁凿足鼎、环足器、镂孔豆、 弦纹黑陶罐以及四平山、郭家村和老铁山积石墓中出 土的袋足鬶、带把三足杯等山东龙山文化的某些器 物。这说明旅大地区的原始文化受到山东大汶口文 化和龙山文化的一定影响。”[10]有专家提出“:胶东对辽东的影响较大,即在辽东出现的代表胶东文化特征 的器物,远远多于胶东出现的代表辽东特征的器物。” [11]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在文化交 流过程中,发达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所发挥 的主导作用.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胶州三里河遗 址大汶口文化层中,发现随葬海鱼骨中有两种属于外 海游泳迅速的鱼——鳓鱼(白鳞鱼)和和蓝点马鲛(鲅 鱼)的遗骨。这是迄今为止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 现的年代最早的外海鱼类遗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究所专家在《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鱼骨、鱼鳞鉴定报告》 中说“:从出土鱼类的分布和洄游来看,除了有河口性 和沿岸近海者外,还有外海性的洄游鱼类,在新石器 时代,人们能捕捞各种不同习性和分布的鱼类,尤其 能捕捞外海游泳迅速的鳓鱼和蓝点马鲛,捕捞工具中 一定有先进性者。”[4](P189)这类先进的捕捞工具,应 该是船体较大的独木舟。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工 作者在荣成龙须岛毛子沟,出土了一具商周前的独木 舟残骸。①该独木舟全长约3.9米,舟体中部宽约0.7 米,独木舟的首尾部宽约0.6米,中空的舱深约0.4 米。这是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独木舟。早在龙山 文化时期,山东半岛滨海地带的造船业就很发达了.
    例如,“长岛大浩发现龙山时代的船尾,从结构看榫口 非常整齐,残船桨和近代无多大区别,可见造船业的 先进。……长岛不仅有船尾发现,而且在海底发现了 原始的石锚。”[12] 榫卯结构的海船显然要比独木舟出现得晚。荣 成毛子沟出土的独木舟,并不是最早的独木舟。山东 半岛制作独木舟的年代比它要早得多,应该不会晚于 距今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由于在胶州三里河遗址中还没有出土独木舟遗 物,我们可以从荣成毛子沟出土的独木舟残骸上得到 启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三里河人,也有可能是驾驶 着类似的独木舟到外海中捕捞“游泳迅速的鳓鱼和 蓝点马鲛”。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三里河人,应属于早 期闯荡大海的先民之一.
    2005年春,为了配合济南—莱芜—青岛高速公 路的建设,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考古 队,对胶州市赵家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 次考古发掘在龙山文化地层中发现了370粒炭化 稻米和稻田、蓄水坑以及纵横交错的水沟等稻作遗 存。出土的碳化稻米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否是封闭式经济的探讨

  • 下一篇文章: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对青岛海洋文明历史中几个问题的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