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曾国藩,而后阐述了曾国藩的哲学思想——止学。重点放在了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上,众说不一。而笔者认为曾国藩实乃一代名臣,大儒也。
关键词:领导艺术;曾国藩
一、概述。曾国藩从湖南双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直到第三次才终于中进士留京师,而后十年七迁,官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湖湘大地,他因势受命在家乡拉起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
二、曾国藩的哲学。谈及曾氏哲学,首先就得说说曾家的家教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治家极严,他创制了一套家规,称做“八字家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早起,早起三朝,可当一工。
扫:扫除,清洁卫生,不可忽略。
考:祭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宝:睦邻,患难相顾,惟善为宝。
书:教育,读书明理,普及知识。
蔬:种菜,园有蔬菜,四季常新。
鱼:养鱼,鱼跃于池,活泼泼地。
猪:养猪,庖有肥肉,养老待客。
这八件事曾家无论老幼必须做到。同时要求家庭成员禁绝疏远六种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巫道、巫医、和尚、闲客。后来,曾国藩将祖训融入到了自己的哲学当中,并且还编成了顺口诀:“书蔬鱼菜,早扫考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曾国藩在而后的学习中,受隋代大儒文中子的《止学》一书的影响很大。《止学》的两个主要观点是“大智知止”、“以智止智”。曾国藩对《止学》备加珍爱,对上述两观点,尤为叹服,经多年沉思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带有曾氏色彩的新止学。曾国藩善于“克己知止”,他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盛极而求妄”,“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做衰时想”,这是极富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说明了由富而贵、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时刻记在心中的人生大课题。
具体说来,曾氏止学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释:止急之谋略——学会多走几步慢棋。曾国藩说过:“快则易跌倒,等则易空无,最上乘谋事之法乃在于一个‘止’字”。
止放之学问——善于收心是成全自己的方略。止放就是自控,自力,自知,就是要善于收住自我,收住狂放之心。
止欲之态度——谨防被“私”字逼上绝路。“为政之人,不可以一私一欲滋事,否则即为贪欲之劣等人。”曾国藩语。
止盲之定则——身在暗处,眼在明处。所谓“止于动而行于变,则路径皆在眼下”。
止傲之根本——一定要把昂起的头低下去。常言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谦谦君子,大家风范。
总之,曾氏止学博大精深,不是三两言能说透的。
三、正反两说曾国藩。曾国藩,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毁誉参半的领袖。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杀人如麻,“刽子手”、“曾剃头”,生前令人闻名丧胆;他割地求和,“大汉奸”、“卖国贼”,身后骂声仍不绝。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定天下。戎马三十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
有说法认为,曾国藩使清王朝多活了六十年。其主要论据是曾国藩一手除去了太平天国,若不是曾国藩,太平天国早已推翻清王朝等。曾国藩不仅死后得到了最高的褒奖,而且在以后的四十年里,被统治阶级抬得越来越高,成为他们树立仿效的偶像。包括后来的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对曾国藩的推崇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如清末学者夏震武所言:“合肥(指李鸿章)、南皮(指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指曾国藩)。”同时他指出不光是李、张二人,“数十年为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唱好曾国藩,近代以来不乏人物大言曾国藩的不是。例如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人就斥骂曾国藩为“汉奸”。孙中山说:“中国之见灭于满清,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来之,能有之也,因有汉奸以作虎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大意就是说曾国藩等人帮助维持了封建当局的统治。
总的说来,我们应该将曾国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官僚之中之滋生着一种实用主义思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诸如此类,大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这些都是他的功绩。但另一方面,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古代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奸巨滑、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曾国藩自己也知道这一套官场绝学与自己信奉的诚信做人哲学完全相背,但他不得已在内心久久挣扎之后作了妥协,因为这种妥协,曾国藩一生都处在自我谴责之中,这种文字遍布于他的家书和日记中。
章太炎评曾国藩曰:“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这样评议曾国藩:“曾文正生平躬履诸难,都是以‘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坚忍沉毅的精神处之,曾不责备人家,这是曾氏的伟大,也是他成功的要决”。
四、结论。曾国藩对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来说,已经做到了最好,可谓是一代大儒,国家的栋梁。虽然后代对其有不少非议,但都是站在现在看历史,不是设身处地站在他的时代来看,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突破其时代背景的限制,不可能穿透历史。
参考文献:
[1]蒋星德.曾国藩全传[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2]马东玉.曾国藩大传[M].团结出版社,2008.
[3]史浩.反说曾国藩[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4]成金.曾国藩35年宦海生涯的终极仕道[M].南方出版社,200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