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明史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 【字体: 】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5:21   点击数:[]    

求“时髦”。

    第二,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日趋精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苏州能成为当时流行服饰的时尚中心,和其手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当地流行时装造成对服饰消费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生产制造业,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16]140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国内丝织、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有“衣被天下”的盛誉。不仅从业人数众多,而且产量大、质量精,苏州手工艺品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名品。在此基础上,各地争相仿效苏州人的穿着打扮,以为时尚,如前引于慎行所云京城情形:“衣服器用不尚髹添,多仿吴下之风,以雅素相高。”[11]京城尚且如此,他方可想而知,所谓“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衣饰方面最为明显:“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俭也?”[17]第三,传统礼教的渐趋败落。商品经济发展带来开放、创新的心态,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渐被抛弃,人们开始追逐利益,重视物质享受。再加上商人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政治地位,导致传统等级身份制度的改变。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由此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不再拘泥于各种礼制和伦理道德,逐渐突破身份礼教的束缚,出现了士大夫所称的“僭越”行为。过去妇女之所以不敢学上层阶级的穿着,一则是害怕违法,一则是心中有愧,自觉不合身份。但晚明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连庶民妇女的服饰与配饰都模仿后妃命妇,像“女子饰金珠”已不再限于高官命妇了。

    她们不再担心违法,更无羞愧之心。地方史志多次提到这种情况,如乾隆《元和县志》称:“妇人女子,轻装直髻,一变古风,或冶容炫服,有一衣之值至二三十金者……倡优下贱,帝服后饰”。[18]在苏州府吴江,“习俗奢靡,愈趋愈下。庶民之家,僭用命妇服饰,加以钑花银带,恬不知愧”[19]。随着奢侈风气的盛行,各种僭越、逾分之穿着都被视为平常,人们“以过前为丽,得之者不以为僭,而以为荣,不得者不以为安,而以为耻”[20]。可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妇女观念发生丕变。她们不再以穿着不合身份的衣服感到有愧,而追逐模仿上层阶级的穿着打扮,处处追求高贵华美。

    第四,苏州妇女家庭地位提高。随着苏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夫妇并作”方式即男女皆参与农作与纺织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自明代后期起“男耕女织”的分工生产模式逐渐确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则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的膨胀,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缩小,由丈夫一人耕种即可,妇女不需下田,可以有更多时间在家内从事纺织,培养熟练的技术,这更有利于其织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在商品经济刺激下,苏州的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畅销全国,从事纺织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据明末《沈氏农书》估算,一名妇女织绢的收入相当于两名男劳动力耕种的收入。

    《松江府志》记载:“百工众技,与苏杭等。若花米踊价,匹妇洗手而坐,则男子亦窘矣。”[21]说明妇女已成为家庭的经济主力,妇女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男子耕种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

    另有一些妇女善于治生、辛勤劳作,使得家业日成。明中叶海虞(常熟)《吴敏达妻过氏墓志铭》在叙述吴敏达妻生平时提到,虽“内政纷然”,但她“治之井井有条。以至纺绩丝紝缝衣幂酒之事,靡不致勤,虽劳勩弗辞。自是家业日裕,甲于乡里”[22]28。可见妇女不仅在处理家庭事务方面得心应手,而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发家致富。另一位海虞朱孺人在明宣德至弘治之间(1426—1505),在丈夫去世后,“矢志弥笃,孤灯只影,茹蘖啖水者六十余年,扶衰拯坠,充拓家业,资雄于乡,乃他田宅,以赠族贫”[22]33-34。遇有男子不事生产,妻子也能挑起养家的重担,辛勤劳动,不仅是为了维持家庭,而且也为了给丈夫、子女提供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

    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会带来家庭地位的提高,她们逐渐在家庭内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决定家庭开支的方向,掌握一定的经济支配权。这就为她们购买华美衣物从事奢侈消费提供了可能。康熙《常熟县志》提到:“女子不谙蚕桑,娴于络纬纺织,守礼重志节,……而冶容炫服间亦不少。”[7]由此可见,并不是权贵之家的妇女或者品德不好的妇女才艳容炫服,勤于纺织、刺绣的守礼重志的贤妇也同样衣着华丽奢侈,妇女追求华美衣饰在当时成为普遍现象。

    结语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在穿衣打扮方面普遍追求新奇、华美,时刻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引领全国时尚,其他地区妇女纷起效仿。由此,一方面促进了对苏州服饰的大量需求,带动了生产制造业,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手工业者,亦藉此营生,从而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苏州女性竞逐华服的情况,说明苏州社会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开放,妇女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这是在全国其它地方不多见的;由此蔚成的社会氛围更利于苏州进入近代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大纯.吴中风俗论[M] //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2]张廷玉,等.舆服[M] //明史:卷六十七志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张瀚.风俗纪[M] //松窗梦语: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5]钱泳.骄奢[M] //履园丛话:卷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9.

[6]袁景澜.吴俗箴言[M] //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7]康熙·常熟县志:卷九[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8]袁宏道.荷花荡[M]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9]李渔.声容部[M] //闲情偶寄.北京:中华书局, 2007.

[10]褚人获.坚瓠集:卷一[M] //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79.

[11]于慎行.国体[M] //榖山笔尘:卷三.北京:中华书局, 1997.

[12]屈大均.宗周游记[M] //翁山文外:卷一.浙江:吴兴刘氏嘉业堂,民国9年(1920).

[13]王锜.吴中近年之盛[M] //寓圃杂记: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15]钱泳.臆论[M] //履园丛话:卷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9.

[16]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17]张瀚.百工纪[M] //松窗梦语: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8]乾隆·元和县志:卷十[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19]嘉靖·吴江县志:卷十三[M] //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北:学生书局, 1987.

[20]叶梦珠.内装[M] //阅世编: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1]风俗[M] //崇祯·松江府志:卷七.据日本所藏明崇祯三年刻本影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22]王国平,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服饰习俗变迁探研

  • 下一篇文章:秦朝婚姻法律制度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清代咸丰初年江浙漕粮海运中的路径...
  • ››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以及对后代产...
  • ››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宗教人物...
  • ››刘蓉: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的存在的问题和策...
  •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
  • ››郑玄三礼学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 ››关于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
  •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
  • ››帛书“九主图残片”的思考探讨
  •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
  •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农业经济的区域差...
  • ››明清时期山西农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与环境恶化
  •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发...
  •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