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1、232页。
[8]让-皮埃尔·里夏尔:《文学与感觉》,顾嘉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7-8页。
[9][10]鲁京明、冯寿农:《主体间意识在文本中的对话———析让-皮埃尔·里夏尔德主题批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4] Gombrowicz (W. ),Journal, tome I, Paris:Gallimard, Folio, 1995, p.174.
[15]Barthes (R.),Le Plaisir du texte, Paris:Seuil, 1973, Points,1982, p.24.
[16][17]王洪岳:《论巴特的文本的愉悦理论及其他》,《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8][20]杨春时:《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8页。
[19][22][26]Barthes (R.),Critique et vérité,Paris:Seuil, 1966, p.73, 64, 72.
[21]黄唏耘:《罗兰·巴特思想的转捩点》,http://philosophy.cass.cn/chuban/zxyc/ycgqml/04/0401/04.htm,http://baike.
baidu.com/view/83542.htm.
[27][28]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389页。
[30]袁诠:《走出困境,破茧成蝶———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分析与展望》,《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