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变化与思考      ★★★ 【字体: 】  
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变化与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7:24   点击数:[]    

济条件和人民的权利要求、政治觉悟的不足密切相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出现的问题也不例外。

  (二)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的差异及互补的必要性

  通过比较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所走过的路程,笔者以为两者存在着差异,根本点在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上采取的途径和保护的程度不同。首先,在途径上,西方资产阶级法治理论宣称的是通过保护私有者的财产和交易安全进行的,而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采用国家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形式,用近乎平均分配的方法保护;在保护的程度上,资产阶级法治讲求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平等原则,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实现实际的平等,对有产者进行了剥夺或赎买,使其失去生产资料,通过改造使其成为劳动者(但往往对曾经是有产者的这部分人的权利保护的程度曾一度是相对显弱)。

  法治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保护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各有利弊,法治国家的利在于激励公民个人通过不同组织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动性,而社会主义的利在于通过近似平均分配的手段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两者各自的弊端在于法治的形式平等容易导致实际的贫富不均,引发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的平均分配又容易造成社会成员在等待分配中降低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力,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等、靠、要的情况就是其表现。因此要解决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曾经采取的做法的弊端,就要分别利用其积极的方面,消减其各自潜在的弊端,这就出现了法治的、社会的国家的观念,也即法治国家要引入社会国家的观念,对社会上的贫弱者给予关心,社会主义国家要引入市场经济的观念,解决社会活力问题,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讲通过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的国家既是法治的,又是社会主义的。这也是我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体会。所以,笔者以为,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需要法治,西方法治国家为什么在宪法中宣称自己是法治的社会的国家的原因所在。

  中国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既有市场经济,又有公有制经济,是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共同存在,不是靠过去单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做法,规定把某些领域变成国有的,把某些领域变成集体的,对私人经济还规定规模限制在什么范围不是剥削,什么范围算是剥削。今天中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如何表现其身份,更多的不是人为强加的,而体现出的是自然发展的进程。拿农村经济而言,过去搞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采用的是一刀切的办法,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也几乎是全国一个样,但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各样的新的合作组织,就体现了经济自然发展要求的成分。城市中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也在以不同的形式组织起来。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经济组织的国家作用在弱化,自组织能力在增强。

  俄国和中国一样,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都走了单一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道路,使社会和国家在原本有了一定的分离后又走向了同一。尽管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并没有形成工商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也不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普遍愿望。单一的所有制模式的取消在成为历史必然之后,法治国家的建设也就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对法治国家思想的探讨和实践也就成了现实而热门的话题。遗憾的是,如果我们在搞单一的所有制经济时,允许不同思想和理论的探讨,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对法治国家的探讨上不至于从必要性等基础性东西的论证开始,而就会有比较成熟的法治国家理论为我们的法治国家实践服务。从对法治和社会主义曾经走过的对立和造成的损失看,理论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需要解决,不能混为一谈。真理不辩不明,思想的解放和争鸣对于理论的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三)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位和法治国家的定位

  邓小平讲过,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都存在不足。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不足中前进和发展的。既然是解决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手段可以选择,这就像人走路一样,路有多少条,途径和方式就会有多少种,人们要做的是找到通向目标的最佳途径。按照俄罗斯学者的话来说,俄罗斯在历史上存在着不断的否定和重建之中,真正反思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例如俄罗斯在接受了基督教文明后过了不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给予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摆脱了鞑靼之后,彼得又将体现其他精神和其他文化的现成制度和价值观搬到了俄国,而不是把精神本身引进国内。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使新的重新建立的官方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相对抗,在它们之间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阶段,俄罗斯又来了个大翻版,把社会主义否定了,又捡起了西方理论,甚至是简单搬移。俄国学者恰达耶夫。彼得。雅科夫列夫(1794-1856)早就说过,如果人民不能消化有重要价值的东西和文化,不能集中自己的聪明才智,尽一切努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得住任何一种曲折。中国也曾存在这样的毛病,由闭关锁国到学习西方,再到与西方对垒,又破除“四旧”,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一律不加分析地抛弃。今天,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必须慎重,既不能不重视西方强势文化的合理内核,也不能妄自菲薄。应有的态度如孙国华先生所说:“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紧跟时代、参照东西、贯通古今。”

  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探索。苏联时代不能说是一无是处。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俄罗斯在20世纪30年代,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并在1937年基本首先了工业化;革命前的俄国3/4的居民是文盲,到20世纪80年代中,全体居民的70%,就业人员的88.3%接受了高等和中等教育(完全或不完全的),教育是免费的。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共产党俄国的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战胜了文盲。” 医疗、社会保障都取得相当的成就。这是人的生存权、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的实际成果体现。这说明,俄罗斯的社会主义制度或集权制度并不都是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不发展或停滞乃至倒退。现代化的实现可以靠民主的办法,也可以靠专制的办法,苏联时期的现代化就是用的专制乃至极权的方式进行的。但比较优劣,顺应历史发展自然的手段更为可取,更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俄罗斯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时,并没有因其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而立即振兴,面临着的是新的矛盾和困惑。戈尔巴乔夫在思考社会主义的定位。他说,“社会主义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历史现实性。这不仅是因为本身包含了公平、平等、自由、民主这样一些概念的这个思想是不会消逝的,而且也因为地球共同体的整个发展每天都以新的力量证明:对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和团结的需求不是在消逝,而是在增加。” “今天俄罗斯的公民对什么感到不满呢?是对社会不公正,对社会的急剧分化成贫穷的人(居民的一半以上)和超富的人(低于2%-3%),对他们之间的鸿沟的扩大。俄罗斯人不满的是对民主权利的限制,对人权的侵犯,对大众传媒服从于一小撮爆发户。他们希望,政治制度能反映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基督宗教的沉思

  • 下一篇文章:法律局限性的论证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变化与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变化与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