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就是将监狱执法和管理经费由财政按标准全额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使监狱经费支出与监狱生产收入脱钩。同时,监狱生产也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在作必要的费用扣除后,逐步以规范形式上缴国家财政,从而做到“收支两条线”。如果监狱经费不能按标准全额保障到位,“监企分离”就难以真正运行,就会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监狱刑罚执行职能的履行。 对此,笔者的设想是:应当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三级财政、监狱管理部门按地区分类,逐项核定经费支出标准。按照事权划分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监狱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管理、分级负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地区监狱所需经费予以必要的支持。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监狱经费支出必须与监狱生产收入分开,按照监狱执法和监狱生产的不同属性,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对监狱生产收入制定专门的管理和上缴财政的办法。应明确规定监狱干警工资与生产收入脱钩,不搞“以收定支”、“以收抵支”等。考虑到国家财力的承受程度和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监狱“收入两条线”应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思考四:彻底实施监、企与办社会相分离 监狱及企业办社会,不仅给监狱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沉重负担,也分散了监狱领导的时间与精力,分散了有限的警力和财力,影响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而且自办派出所、检察室、法庭等也影响了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也容易促发腐败问题。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企业是为监狱劳动改造罪犯服务的特殊企业,两者都不应当承担办社会的职能,现有办社会的职能应与监狱及监狱企业彻底分离。 监、企与办社会相分离的主要设想是:监狱所办的派出所、法庭整建制移交并作为地方有关部门的派驻机构进行管理,地方编制部门负责核定各派驻机构的编制,财政部门核拨经费。监狱所办的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益性机构以及后勤服务等福利性机构,移交当地政府。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改革,要整建制移交,一步到位;边远地区暂时无法移交的,也要与监狱脱钩,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单独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政府负担。各后勤服务等福利型机构要与监狱脱钩,但要分类管理。为监狱人民警察和职工提供工作必需用品及为罪犯提供大宗生活必需品的服务项目,应由监狱国有独资公司设专门机构、人员并通过招投标形式统一购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其它各类后勤服务机构要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由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由单纯为监狱服务转为面向社会服务,逐步改造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监狱所办的包括安置警察家属、子女就业的纯工人企业,应与监狱脱钩,并按照产权关系进行移交或改造。国有企业或国有持股企业移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集体企业应按职工意愿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期间监狱国有独资公司应予以指导。
结束语 我国的监狱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把监狱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大胆尝试,按照既要管好监狱,又要管好企业的目标,妥善解决好监狱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即按照监管改造规律运作,依法行使刑罚执行职能的监狱管理体系,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监狱经济体系,这是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到,监狱经济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监狱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要服务于监狱劳动改造罪犯的需要,因此监狱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监狱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和监狱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是基础,监狱经济体制改革也同时促进监狱体制改革,二者具有辨正统一关系。目前司法部正着手研究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尽管监狱体制改革的难度很大,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司法行政系统与监狱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监狱经济也一定会走出困境,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吴宗宪.《中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2. 张秀夫.《中国监狱现代化建设》.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7.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8. 张晶.现代监狱理念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7期 9. 王平.我国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价值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总第32期. 10. 高寒.监狱生产的定位与运行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11. 辛国恩等.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2. 张绍彦.中国监狱发展走向.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秋季卷. 13. 张绍彦.中国监狱改革论略.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4.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1999年.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汪丁丁.企业家的形成和财产制度——评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16. 张仁德.企业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7. [冰]思拉恩.埃格特森著.吴经邦等译.新制度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第1版 18.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19.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纲.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0. 胡配军.监狱警察职业化研究.中国教育E网. 21. 戴艳玲.中国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人民公安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2. 王泰.监狱管理学.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3. 王淑华等.谈“入世”后监狱经济的发展.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6月 24. 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苏维埃中国》.第265~266页 25. 金鉴.《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改造罪犯的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劳改事业》.《法制日报》1993年12月.第3版 26. 唐一军.张栋.我国监狱经济发展改革的思考.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7. 夏宗素.《监狱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8. 中国司法行政年鉴编辑部.《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2》.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9. 中国司法年鉴编辑部.《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3》.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30. 中国司法行政年鉴编辑部.《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4》.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31. 中国司法行政年鉴编辑部.《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