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以下。
[9][日]杉原泰雄著:《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10][日]杉原泰雄著:《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11]参见陈端洪:《宪政初论》,2002年10月7日在《公法评论》网站上搜索,网址:www.Gongfa.com.
[12]转引自[美]爱德华·S ·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3]参见陈端洪:《宪政初论》,2002年10月7日在《公法评论》网站上搜索,网址:www.Gongfa.com.
[14]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6月14日),载《宪法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页以下。
[15]同前引毛泽东的讲话。
[16]参见李恒瑞:《邓小平理论体系论纲》,《岭南学刊》(哲社版)2001年第6期。
[17]邓小平理论这个词汇是在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的,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早在十五大以前就已经得到了逐步阐述,并可以在修宪中发挥作用。
[18]林来梵:《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法学》1999年第3期。
[1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9页。
[20]参见李累:《论法律对财产权的限制——兼论我国宪法财产权规范体系的缺陷及其克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2期。
[21][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页。
[23]严海良:《社会转型时期的公民权利及其成长》,载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宪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48页以下。
[24]参看前引[9].
[25]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之所以重要,从宪法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三个代表”是共产党执政的正当性基础(执政之基、立党之本)。
[26][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页以下。
[27]参看许崇德主编:《宪法学》(中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339页。
[28]参看刘连泰:《人权的理论逻辑:〈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4期。
[29]苏力、贺卫方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之法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