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如何对待宪法文本—— 法律实证主义与社会实证主义宪法学之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48:31 点击数:[] ![]() |
|||||
. [21] 法律实证主义与社会实证主义宪法学在解释宪法过程中有以下区别:其一,法律实证主义依赖宪法文本和原意,这一解释派是形式主义的;采用结果衡量和先例方法的非解释派体现了实质主义。其二,解释派尊重立法机关;非解释派更多地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这在实际上是一个宪法问题。作者注。 [22] 参见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55页。 [23]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3、34页。 [24] 《法与宪法》,第135页。 [25]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236页。 [26] 对比宪法学,行政法学又多了一重任务,这就是除了要与一般的政治学和行政学区别开来以外,其还要从国法学中脱离出来以区别于宪法学。 [27]参见《我们人民:宪法变革的原动力》之“译者序”,第3页。 [28] Ziyad Motala ,Cyril Ramaphosa:Constitutional Law:Analysis and Cas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第17页。 [29] 参见《中国宪法》之“导言”,第7页。 [30] 《宪法的解释与适用》,第9页。 [31] 《行政法学方法论之变迁》,第47、48页。《宪法学说》序言第13页。 [32] 《宪法学说》,第13页。 [33] 《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第156页。 [34]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45页。 [35]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28页。 [36]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47页。 [37]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74页。 [38] 《公法与政治理论》,第339、340页。 [39] 参见《我们人民:宪法变革的原动力》,译者序,第4页。 [40] 参见:《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变奏——以美国宪法裁判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41] 《宪法的解释与适用》,第3页。 [42] 《宪法的解释与适用》,第9页 [43] “良性违宪”是一个综合社会实证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方法论所证立的命题。它既立足现实看文本,又以宪法文本评价现实;它既承认现实的合理性,也注意到现实与规范的不一致。确认现实的“良性”,是说现实具有合理性,承认现实中蕴涵着“规范”的成分:“违宪”即是承认规范本身的价值。如果这一命题转换为“良性不违宪”,那就是纯粹的社会实证主义方法论下的命题了。在此,作者于不知不觉间进行了方法论立场上的转换,因而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这一命题是不纯粹的。 [44] 之所以不惜被指责为偏颇,频频提出“远离政治学”、“去哲学化”和“摆脱社会学”,其意并非在于“片面的深刻”,而是希冀以偏执去刺痛宪法学模糊与优柔的法学性格。固然,宪法有政治性的一面,学科综合化是宪法学发展之趋势,以其他方法也可照见宪法学的不同面孔,增进对宪法现象的立体与全面理解,但缺乏自治的、法学特质的宪法学未充分考虑宪法法律性的一面。这样的宪法学理论是贫穷的,也是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与其他学科综合的。面对那么多饱满成熟的理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又如何与你综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