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行政法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 【字体: 】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24:57   点击数:[]    

利益的范围。如: (1)国家安全和军事用途;(2)交通、水利、能源、供电、供暖、供水等公共事业或市政建设;(3)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绿化、慈善机构等社会公共事业;(4)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但以具有公益性的部分为限;(5)其它由政府兴办以公益为目的之事业;等等。

  四、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的若干构想

  在为了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包括土地和一般私有财产都可以由国家予以征收或者征用,这一原则在上文已作讨论,此不赘述。但现代行政法理还有一条原则是,“特别牺牲应予特别补救”。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或者征用公民的土地、私产后,应当予以补偿,以平衡公益与私益、全局受益与局部牺牲的矛盾,这是行政补偿法制的存在价值和调整功能。[⑦]因此,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通过修正案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直接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征收或者征用土地、私有财产时应予补偿。这就为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供了更明晰、更全面的制定法依据。[⑧]

  那么,我国行政补偿法制的未来发展路向如何?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只有经过认真负责和系统深入的讨论,才能形成更多共识,更有利于我国行政补偿法制健康快速发展。为此,本文谨就如何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纲式地提出如下刍见:

  1.制定行政补偿法典。

  我国行政补偿法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补偿法律规范很少、很分散,应当借修宪之契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当然,在修改我国《国家赔偿法》的时候,增加若干章节来专门规范行政补偿,这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但笔者认为最彻底、最高效、最稳妥的选择,还是专门制定出一部行政补偿法典(或国家补偿法典)。有了这样一个龙头性的法律作为基干,有利于纲举目张地从法律、法规、规章等各个层次来逐步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律规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

  2.明晰行政补偿原则。

  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尽管规定了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或者征用公民的土地、私产应当予以补偿,但并未明确和具体地规定补偿原则,这显然不利于实际操作。从西方法治国家的情况和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来看,财产权受到侵害的具体补偿原则各不相同,例如有规定适当补偿的,有规定相应补偿的,也有规定完全补偿的,还有规定公平补偿的。笔者认为,还是规定公平补偿原则比较好。因为公平补偿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贴近市场价格、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而行政补偿行为本身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实践证明,运用“双手操作”比较稳当,能够减少行政两造互动的后遗症。此外,还应明确规定事先补偿的原则。

  3.扩展行政补偿范围。

  在行政管理实务中,出于公益考虑和公权力运用而导致行政相对人的特别牺牲,并不限于财产损害,也包括人身伤害和其他基本权利损害。因此,行政补偿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财产损害补偿,只要是出于公益考虑和公权力运用而导致行政相对人的特别牺牲都应给予补偿,包括一些合法期待利益、必然发生的利益损害、直接反射性和巨大辐射性的利益损害等等也应纳入补偿范围。不言而喻,根据国际惯例和基本法理应当免除的领域和事项(例如普遍的牺牲)可以免责。

  4.提高行政补偿标准。

  我国《国家赔偿法》施行10年来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普遍感到补偿标准太低是一个突出问题,大大制约了赔偿立法目标的实现。鉴于此,考虑到我国的公共财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补偿能力已不存在问题,所以国家补偿标准再不能确定得太低。而且标准太低,既不利于化解行政争议和行政怨情,也不利于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不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5.简化行政补偿程序

  程序繁琐,求偿路遥,必然望而生畏。成本大于补救的公正很难说是公正;迟来的公正更不是公正。对于权利人寻求补偿救济而言,补偿程序应尽可能简便易行,降低求偿成本(包括财物成本和时间成本)。但简化也是辩证的,基本的补偿程序不能免除。因为行政补偿涉及到财政资金(也即纳税人的钱)的大量单方支付,如果程序不健全,易生弊端,故须对行政两造的补偿活动行为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防止出现行政两造甚至司法机关参与做假案、坑国家的现象。

  6.设立行政补偿基金。

  履行行政补偿责任的主要责任形式是支付补偿金。犹如有的学者建议设立行政赔偿基金以解决行政赔偿执行难的问题一样,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补偿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必要在各级财政设立行政补偿基金。无论非诉讼补偿请求抑或诉讼补偿请求,都能够在生效决定作出后,由决定机关同时签发执行支票,到指定银行领取补偿金,保证行政补偿决定能够顺利执行。

  注释:

  [①]实际上,此类现象的深层原因,犹如过去长期存在的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歧视一样,是封建主义或者说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残余作祟。

  [②]据《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谢案的梗概是:1975年的一天,谢洪武所在村社组织农民上山搜检“反动传单”,搜检活动结束后谢被人告发,称其将搜检到的“反动传单”私自留下未交公,于是谢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收押在看守所。虽然谢一再申辩此系误会或诬告,一再反映冤情(因为他根本不识字,也未搜检到“反动传单”),但办案人员和监管人员不听其申辩和诉冤,此后又“失去”本案卷宗资料、“找不到”本案当初办案人员、“错过”历次超期羁押清理检查,因此未经审理判决的谢洪武被以莫须有罪名,在看守所一个没有窗户的窄小房间被单独羁押,失去人身自由长达28年,已丧失语言和思维功能。这是一件严重侵犯人权的典型案件,惜至今未见令人满意的关于查处结果的报道。

  [③]打个简单的比方:张三问李四:这是什么?李四回答:这是房屋(存款、汽车……)。二人对话中所指对象就是财产。如果张三问李四:这是谁的?(在谁那里?能做什么?由谁受益?由谁处置?……)李四作了相应回答。那么,这里所指往往就是财产权。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

  [④]非法获得的财产即便经过洗钱包装也不过具有财产权的外表而已,它在本质上仍然是非法财物。可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加上“合法的”这样一个限定词还是有道理的、可行的,并非画蛇添足,特别是在社会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和公共财产流失严重的当下。

  [⑤]需要补充指出:在西方国家,财产被认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无论公产还是私产都具有此种功能,天经地义都应予保护,故一般不在宪法中刻意区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有财产保护,只有个别国家(如意大利)宪法除外。

  [⑥]事先补偿原则的“事先”,其含义主要体现为及时告知征收征用事由,事先商定行政补偿标准,听取和尊重权利人的意见和愿望,严格遵循法定或正当程序,而主要不是指先支付补偿金、再实施征收征用。

  [⑦]当然,合法地征收征用公产或者社会财产以及所谓“行政私产”,也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了财产及财产权变动,无疑也应给予补偿。但限于题目和篇幅,本文对此不作讨论。

  [⑧]我国宪法此前没有明确的国家(行政)补偿条款。于是在应否与如何完善行政补偿法制的争论过程中(例如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是否可以视为一类法律补救行为?国家应否承担合法行为致损的补偿责任?需否在国家赔偿法典中设置行政补偿章节?需否单独制定行政补偿法典?等等),肯定论者就只好找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将其作为应当完善国家补偿法制的宪法依据。该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因为该款并未明确限定是违法行为致损才予以赔偿。但否定论者坚决表示反对,认为公法规则的论域不能随意扩大解释,此款规定就是指的违法行为侵权致损后的国家责任承担,与国家补偿法制无涉。于是此类争论只能莫衷一是,而且也在实际上影响了补偿法制的发展。直到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将补偿条款入宪,才将此争论划上句号。

  参考文献:

  [1](英)A·J·M·米尔恩著,夏勇等译,《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编,周叶谦译,《新宪政论》北京:三联书店,1997。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谈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审查

  • 下一篇文章:私人团体、公共职能与新行政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
  • ››海峡两岸《国家安全法》比较研究
  • ››完善行政确认判决之若干思考
  • ››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
  • ››刍议起诉不停止执行
  • ››论行政规划
  • ››论公共利益
  • ››对行政法上“假契约”现象的理论思...
  • ››论政府采购的性质
  • ››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
  •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
  • ››私有财产权宪法限制条款比较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