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热门标签:求职(14) 职场(2) 大学生(2) 教案(1) 身材(1) 面试(1) 简历(1)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刑法 |
|
|||||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应该缓行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15:25 点击数:[] ![]() |
|||||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5]康树华、赵国玲:《犯罪热点透视》,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6]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4版。 [7]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5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注释: [①] 参见崔敏:《沉默权问题论纲-关于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考察与反思》,载于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②] 参见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③] 参见崔敏:《沉默权问题论纲-关于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考察与反思》,载于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④] 转引自周中政、林国徐:《沉默权制度应当缓行》,载于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页。 [⑤] 参见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⑥] 参见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5页。 [⑦] 参见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4版,第360页。 [⑧] 参见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74页。 [⑨] 参见张仲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16页。 [⑩] 参见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5版,第246-254页。 [11] 参见崔敏:《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载于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24-126页。 [12] 参见康树华、赵国玲:《犯罪热点透视》,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13] 参见何家弘:《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第43页。 [14] 转引自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页。 [15] 参见张泽涛:《证人出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载于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486-487页。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