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的最高刑可能达到死刑,法定刑设置的不协调,不利于打击此类犯罪。 参考文献资料:
○1、○7、○10谢家友、唐世月:《论持有型犯罪》,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4期。 ○3、○14杨书文:《略论新刑法中的持有型犯罪》,载《研究生法学》,1997年第3期。 ○2张霖:《论持有型犯罪》,载《法律与社会》,1997年第5期。 ○4、○11于英君、张志勇:《论持有型犯罪的立法完善》,载《法学》,1996年第5期。 ○5北京大学《刑事法学要论》编辑组:《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0页。 ○6、○23刘璇:《持有型犯罪的若干问题》,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4期。 ○8《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85年第636页。 ○9《法学词典》(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第666页。 ○12张明楷:《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载《法学》,1991年第6期。 ○13、○21阮方民:《“持有型犯罪与占有型犯罪”辨析》,载《政法法律》,1994年第1期。 ○15何鹏主编:《外国刑法》第935页。 ○16、○24陈正云、李泽龙:《持有行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态样》,载《法学》,1993年第5期。 ○17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探索》,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464页。 ○18我国台湾学者观点,转引自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探索》,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19林山田:《刑法特论》(上),台湾三民书局印刷,第214页。 ○20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探索》,群众出版社1993年第457页。 ○22龙洋:《非法持有型犯罪问题的研究》,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25储槐植:《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载《中外法学》,1994年第5期。 ○26参见《各国刑法汇编》(下册),台湾司法行政部1980年印,第1594、1773、2337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