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75页。
〔3〕文正邦:《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页。
〔4〕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5〕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6〕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
〔7〕《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5—36页。
〔8〕〔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页。
〔9〕〔10〕《潘恩选集》,第25页。
〔11〕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12〕《潘恩选集》,第257页。
〔13〕荆知仁:《宪法变迁与宪政成长》,台湾正中书局印行,第12页。
〔14〕梁治平:《法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15〕参见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8—144页。
〔16〕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17〕梁治平:《法辨》,第84页。
〔18〕〔美〕博登海默:《法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19〕荆知行:《宪法变迁与宪政成长》,第179页。
〔20〕〔21〕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第87,94页。
〔22〕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第304—305页。
〔23〕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
〔2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25〕转引自子愚:《权力与腐蚀》,载《读书》1979年第8期。
〔26〕〔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77页。
〔27〕高道蕴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7—83页。
〔28〕〔法〕魁奈:《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3页、第115页。
〔29〕龚祥瑞:《法治的理想与现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30〕〔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241页。
〔31〕谢晖:《法律工具主义评析》,《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
〔32〕卢云:《法律模式转换: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同上。
〔33〕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思考》,《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34〕梁治平:《法辨》,序第2页。
〔35〕〔36〕〔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7页。
〔37〕〔38〕梁治平:《法辨》,第76页,第19页。
〔39〕〔美〕诺内特等:《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第59页。
〔40〕〔美〕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2页。
〔41〕〔42〕转引自季卫东:《比较程序论》, 《比较法研究》 1993年第1期。
〔43〕〔美〕罗尔斯:《正义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页。
〔44〕季卫东:《现代法治国的条件》,《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代译序)。
〔4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第16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