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
   孙中山人权观略论      ★★★ 【字体: 】  
孙中山人权观略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35:01   点击数:[]    

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注释23) “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注释24) .这个新方法是什么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孙中山以巨大的鼓舞,他把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视为当代的一种先进政治方案。因为“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注释25) .于是,他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由仿效欧美转到了倾慕苏俄。在“以俄为师”的思想指导下,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

  不管是“唤起民众”,还是“扶助民众”,孙中山寄希望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者(即所谓人类的先知先觉者),在孙中山看来,革命者在取得民权的革命过程中有决定性作用,并且只有革命者才是真正认识民权真义的人,只有通过革命者建立起为民服务的“万能政府”,方能促成人民权利的提高。为此,必得先保障革命者之优先权利。这一主张,体现在民国三年的《中华革命党总章》中,第五条规定:“自革命军起义之日至宪法颁布之时,名曰革命时期。在此时期之内,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党员完全责任,力为其难,为同胞造无穷之幸福。”第十三条规定:“凡非党员,在革命时期之内,不得有公民资格。必待宪法颁布之后,始能从宪法而获得之。宪法颁布以后,国民一律平等。”

  吴稚晖不赞成此举,孙中山也对此有所解释:“今惟以其有为政治革命首义之功,因而报以政治上优先之权利,初未见其不当也。自弟倡言革命以来,同志之流血多矣,然见于杀敌,一死成仁,一或可以瞑目。所最奇者,则革命成功,而革命党乃纷纷见杀于附和革命、赞成共和之人……他日第三次革命,自不能不稍谋保障此辈人之方法,前车已覆,吾辈宁犯私于党人之谤,不欲好广大教主之名矣。且弟意尤不止于此,破坏之后便须建设,而民国有如婴孩,其在初期,惟有使党人立于保姆之地位,指导而提携之,否则颠坠如往者之失败矣。革命党人未必皆有政治之才能,而比较上可信为热心爱护民国者⋯;吾人以本素所怀抱平等自由之主义,行权于建设之初期,为公乎?为私乎?以待天下后世之论定可耳。”由此可见,孙中山的这种主张,多因在革命潮流弥漫着低落的士气中,受到满清政府余孽、官僚军阀之流,窃国夺权之影响,孙中山为了限制反革命者的权利,同时亦在鼓励革命党人的士气,规定在宪政尚未颁布时期应使其享有优先权利,是一个临时性的应急之举。应该说,这种主张在推动革命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是过度凸显革命者在追求民权过程中的作用,又没有一套相应的制约机制,仅依靠革命者自身的道德约束,“事实上是办不到的”(注释26) ,将难以避免另一种形式的独裁。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戴季陶等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把孙中山这种应急之举篡改为所谓的“革命民权”,于1935年提出“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就是总理所主张的民权,不能随便赋予不了解革命主义以及没有誓行革命主义决心的一切人……所以本党所主张的是‘革命民权’,而不是‘天赋人权’”,从而为其独裁找到了理论“依据”,假借保障发展人权行“破坏人权”之实,这倒是孙中山未曾料到的。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5页。

  2、邹容:《革命军》,第三章;革命之教育。

  3、《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6页。

  4、《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78页。

  5、《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442页。

  6、《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页。

  7、《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4页。

  8、《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20页。

  9、“国民党一大宣言”,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人民出版社1979年。

  10、《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6页。

  11、《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3页。

  12、《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6页。

  13、同上。

  14、《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4页。

  15、《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5—297页。

  16、《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61页。

  17、《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72页。

  18、《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0页。

  19、《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1页。

  20、《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3页。

  21、《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2页。

  22、《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3页。

  23、《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1页。

  24、《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24页。

  25、《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56页。

  26、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贯彻党委意图要实打实——同一候选人两次选举结果不同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论公民权的宪法救济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孙中山人权观略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孙中山人权观略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欧洲人权法院判例法中的表达自由
  • ››论发展中国家的司法改革——一种国...
  • ››公民政治权利的要素与结构
  •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探...
  • ››财产权与宪法之关系的比较研究
  •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
  • ››保障人权与维护国家安全并行不悖
  • ››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
  • ››全球化与中国立法发展
  • ››宪法诉讼——一个批判分析
  • ››孙中山人权观略论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