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1.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高级中学,江苏 睢宁 221200 ;2.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221000)
【摘要】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6~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政府教育投资总量情况,并运用劳动简化法进行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最后提出如何进行合理投资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资;收益;经济增长;江苏省
当今世界,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教育投资均成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也可定义为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一、江苏省教育投资总量分析 建国50年来,江苏省教育投资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育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教育投资收益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从而在物质生产部门与精神生产部门取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但由于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就成为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如江苏省2000年教育经费为2617051.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697212.6万元,占当年教育经费的64.9%,2004国家财政经费占当年教育经费的 55.64%,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江苏的教育经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但从总量上看,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仍然是主流。从目前教育投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用两个相对指标来衡量江苏省教育经费投入的程度,一是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二是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1997~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从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虽然江苏省教育经费总体上一直在增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却没有增长, 一直在2%左右徘徊,甚至连续5年低于2%,不但远远低于世界平均4%的水平,而且还低于同期我国教育经费水平(见表2);与此同时,江苏省总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2.84%提高到2004年的3.71%,达到十多年来的较好水平,说明江苏省教育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题呈多元化的趋势,但距离国家同期内总教育经费水平仍相差1.4个百分点,教育投资力度不够。 二、江苏省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量 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高低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教育本身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多效性、间接性和难分解性等诸多特征,决定了把一定时期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增量因子,从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分解出来是极不易的,严格说来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进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成为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目前计量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方法主要有四种:舒尔次的余数分析法、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生产函数法。考虑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原则,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来估算江苏省教育投资收益率。劳动简化法是考虑教育对劳动力质量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某中劳动简化系数,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转化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再计算出由于教育的作用而增加的那部分劳动力所创造的GDP占GDP总增加值的比例,从而估算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代表报告期,0代表基期;K、L、Y分别代表平均劳动简化系数、劳动力人数和GDP(申亚明,2003)。在这一方法中把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力简化成以一定尺度为基准的基准劳动力,建立复杂劳动的简化系数是整个劳动简化法的关键。 本文依据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采用教育年限的长短为换算尺度,结合江苏教育实际,将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教育年限3年计算)、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和中专(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5个层次。以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为基准,则文盲半文盲劳动简化系数为0.5,小学为1,初中为1.5,高中为2,大专及以上为2.66。采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社会从业人员中各学历劳动者的人口比例(见表3),可以算得相应年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简化率。
 在第一时期(1990~2000),我们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为报告期,根据1991和2001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可查得1990年和2000年江苏省的社会就业人数为4225.02万人和4418.14万人。即 L0=4225.02万人,L1=4418.14万人;又K0=118.3%,K1=139.6%;Y0=1416.50亿元,Y1=8553.69亿元。所以,根据教育投资贡献率的公式可以计算出1990~2000年这段时间内,江苏省教育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6%,即在这10年间,江苏省的GDP增长额中有30.96%是教育投资作用的结果。同样我们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第二个时期江苏省教育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0%。即在这5年间,江苏省GDP增长额中有39.10%是教育投资作用的结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投资对GDP的增长确有不可小觑的贡献,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 三、我省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投资状况的重要指标。我省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在2%左右徘徊。而我国1992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2000年应达到4%,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直到2004年江苏省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07%,远远低于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4.5%。过低的教育投资比例说明我省的教育投资还有很大的效益空间,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改革教育的投资分配体制,优化教育投资的结构 我省教育投资不但存在着总量不足的矛盾,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因此,要把优化教育投资结构问题放到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1)针对江苏省高、中、低三个教育层次结构失调,进行三级教育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并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2)加大对农村和苏北等落后地区教育投资力度。(3)采取积极措施力求实现教育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三)注重提高教育投资的规模效益 在相同数量教育投资下,不同的办学规模,其效益必然不同。而且要遵循规模适度原则,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达到投资规模效益最大化目标。目前针对江苏省办学规模现状,有关部门应注重对部分分散的教育投资进行资源整合,适当扩大教育投资规模,以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四)在确保基础教育投资的基础上要面向社会需要投资办教育 目前,面对教育产出与市场需求失衡问题,还要合理确定教育投资需求与教育投资效益的评估标准和参数及运行机制,达到教育与经济相协调,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作者简介:宗靖(1969-),男,江苏睢宁人,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高级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董艳梅(1976-),女,江苏睢宁人,徐州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