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依次为“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就业与择业”,“认真分析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鼓励自己,积极地自我暗示”;相比之下,行为努力上排名最靠前的是:“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多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及相关就业信息”、“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状”。
结论
“90后”大学生个人环境的压力内容都是和大学生个人具体情况相关的。大学生的就业,奠定了个体的未来的事业、生活发展的基础,也涉及大学生与自己周围朋友、家人的关系。虽然每个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大学生个体都会多多少少受到自身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就业过程中,一部分个体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个人的具体原因在各种工作选择中摇摆不定,个人环境压力成为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个人自身条件虽然给个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但与社会和家庭环境压力、组织工作压力相比并不严重。分析其中的原因,成绩、学历、政治面貌、长相等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但相对而言,用人单位更越来越注重大学生本身的实际能力。目前很多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毕业前找机会去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使自己能够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也了解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和途径。总而言之,个人条件给个体的职业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但并不严重,也体现了“90后”在校大学生相对比较自信的一面。
从就业压力反应情况看,研究显示就业压力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消极反应,进而影响了行为表现,但是还没有严重到生理上较大的体现。而从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来看,研究显示在校大学生基本在认知上有较为积极正面的调节,但在行为上并没有相应的动作,体现了“90后”大学生在应对就业压力上想得多,做得少。为了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90后”大学生还应多从实际行动中进行有效的、积极的应对。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