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人力资源
   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 【字体: 】  
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19:40:40   点击数:[]    

业并不能给硕士毕业生带来显著更高的经济性收益,却能够给他们在“与男/女朋友、配偶一起生活”与“为了小孩的上学”等非经济性方面带来显著更高的满意度。因此,只要与大都市相比,其他地方如果不能给毕业生提供在工资、待遇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工作机会,那么毕业生可能依然会放弃短期经济性的满意度,也可以放弃长期经济性的满意度,会选择迁移就业、“蜗居”在这些大都市。

  因此,如果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资源区域不均衡继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那么“扎堆”、“聚集”在大都市的现象将持续甚至愈演愈烈;即使有逃离“北(京)、,亡(海)、广(州)”,也将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旦发现在优质基础教育机会以及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上存在明显的劣势,那么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依然会选择聚集在各级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宁愿选择“蜗居”与暂时的“北漂”。

  基于此,本文认为如果能够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将在本质上促使高素质人才不再依附于北京与上海等大都市,将促进高素质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与流动。而这将会有助于高等教育以及整个教育系统、整个社会系统的区域协调发展。而其实优质的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资源与机会是依附在户籍背后的,如果能够通过户籍改革,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种种显性与隐性的利益,那么更将会促进人才的流动、减少人才浪费,从而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减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等。因此,接下来的研究是需要进一步实证度量出地区优质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对于高校毕业生选择迁移就业的吸引力的大小。

  参考文献:

  [1]Schuhz T. W. Investment irt Human Capital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 (1)。

  [2]Becker G. S. Nobel Lecture: The Economic Way of Looking at Behavior[J].Joi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3) .

  [3]Mcmahon W. W. Consumption Benefits of Education[M].//Caraoy M.Intem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2nd Ed.)。Pergamon: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68 - 171.

  [4]Wolfe B. L. External Benefits of Education[M].//Camoy M.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2nd Ed.)。Pergamon: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59-163.

  [5]李锋亮,雷虹.论教育的非货币化收益和溢出效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6]Gmbel H.G.Economics of the Brain Drain[M].//Carnoy M.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Oxford, UK:Pergamon: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7]Gottlieb P. D,Joseph G. College-to-work Migration of Technology Graduates and Holders of Doctorat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6, 46 (4)。

  [8]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of Research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71.

  [9]李锋亮,赵延东,郭紫墨.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收益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10]尚辰.高等教育毕业生迁移的成本收益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10.

  [11]岳昌君,周俊波.高校毕业生为何跨省就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

  [12]朱莹莹.我国高校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向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1008.

  [13]孟大虎.风险条件下的个人选择与大学生就业[J].复旦教育论坛,2005,(1).

  [14]Krugman P.,Venabals A. J. Nteg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Adjust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6, 40 (9)。

  [15]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8th ed.)[M]. London: Macmillan, 1920.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挖掘“二次人口红利” 应对劳动力减少 曾铮

  • 下一篇文章: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
  • ››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 ››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 ››试论转型时期企业对“人财”的需求...
  • ››探讨民营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
  • ››职务分析—过程与方法初探
  • ››人力资源利用初探
  • ››有关人才退出机制的研究
  • ››探讨如何促进人才租赁业良性发展
  • ››分析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 ››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