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对当前影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武汉大学多元化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系以及在大型仪器设备制度建设、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具体做法,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队伍建设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low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of colleges,introduced the multi-ple sharing systems of Wuhan University,the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regulations,laboratory technician team buildingand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It has a certain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large-scale instruments management.
Key words:large-scale instruments;use efficiency;team construction
1引言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各高校相继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1]。近几年来,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基础学科振兴计划”等建设项目,我校购置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学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09年8月,学校共有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10万台件,原值13.5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 577台套,原值6.6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型仪器设备台件数在设备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少,但设备原值在仪器设备总值中所占比重却高达到50%,有些高校甚至接近60%。因此,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是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职责所在。
2影响大型设备仪器使用效益的主要原因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高校共同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紧张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部分高校的硬件条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毫不逊色。而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方面,虽然国家、各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2-4],使用效益有所提高,但还没有在根本上的得到改善。仍有相当多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达不到额定机时;部分大型仪器的应用水平不高,取得的各类高水平成果不多;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单一,相当多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部分仪器由于不能做到充分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①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渠道多元化,缺少统筹规划,存在“不要白不要”、“突击花钱”等现象;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不充分,选型不当、缺乏相关的应用项目作为支撑、房屋条件及配套设施不完备;③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可共用仪器分散在各的实验室,部分仪器甚至成为个别人的私有财产;④缺乏高水平的管理维护人员,致使仪器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也需要专人负责仪器的开放服务;⑤缺少必要的运行维护经费,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较突出;⑥信息不通畅,缺乏开放共享的沟通交流平台;⑦缺少有效的开放共享的激励与保障机制[5-7]。
3积极探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新思路学校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重点与发展方向,以及仪器的不同类型、特点,科学制定大型设备的建设规划、管理模式[8],积极营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和使用氛围,使大型仪器设备“宁可用坏,不可放坏”,发挥最大效能,真正为学校整体发展服务。
3.1建设与校情相适应的共享服务体系学校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特点、应用范围、服务领域,建立了校级共享平台、学院共享平台、学科研究平台三者同步建设、共同发展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与管理模式,三类平台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9-11]。
3.1.1校级共享平台
将服务面广、通用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到分析测试中心进行管理,公平地向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各院系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分析测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我校测试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最早通过计量认证的测试中心之一,曾经是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一面旗帜,但在发展过程中一度模糊了自身定位,忽视了服务工作,特别是忽视了对校内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测试中心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引起了争议,也使测试中心发展走入低谷,人员流失、仪器老化,对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相关学院和师生十分需要测试中心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存在并希望其发挥更大作用,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测试中心建设,并把为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中心的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
近几年,学校投资近3 000万元更新了仪器设备,并将测试中心建设列入学校“985工程”三期建设计划。由于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大型设备管理队伍,在仪器管理、操作维护、开放共享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按照国际认可标准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测试中心为师生科研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极大便利,在跨院系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3.1.2学院共享平台
随着学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和科研任务的增多,各学院也相继购置了一批大型仪器设备,一些可共享设备曾经分散由不同老师管理,相互之间使用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发挥。为此,学校积极推进学院共享平台建设,将学院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主要为院内师生服务,同时积极向学院外、校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学校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信等学院都成立了院级大型仪器共享中心,仪器利用率、完好率显著提高,论文数量、质量明显提升,为各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各学院在院级共享平台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如生命科学学院仪器共享中心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体化运作;贯彻教授治教,民主管理原则,成立了“共享中心咨询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设备购置和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虽然有不同的经费来源,但通过共享中心统筹安排,不仅避免了重复购置,还提升了购置仪器的档次;按照“宁肯用坏不可放坏”的思路,实行低收费,得到师生的支持,提高了利用率;多渠道筹集运行经费,特别是通过减少设备重复购置,节约的经费用于共享中心的运行维护,保证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3.1.3学科研究平台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应用面较窄的一些大型设备,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所等科研实体进行管理,建立各类学科研究平台。这类大型仪器主要为相关专家组成的团队在相关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服务,通过专家的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成果体现仪器的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同行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向国内外开放这些大型仪器。如学校地球空间科学创新平台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以最快速度将价值1 200万元的航空三线阵扫描仪(ADS40)和价值1 100万元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ALS50-II)送往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武汉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办法”、“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武汉大学“211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购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从设备购置、日常管理、开放共享的激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学校注意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过程化管理,明确了购置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