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行政管理
   河北省县委书记分类考核制度分析及对策选择 罗振洲      ★★★ 【字体: 】  
河北省县委书记分类考核制度分析及对策选择 罗振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19:37:10   点击数:[]    

的思路和对策(一)县委书记分类考核的基本思路研究制定《县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县委书记分类考核要体现“一个定位”:即把县委书记考核明确定位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上,注重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县(市、区)委书记,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努力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反映不同县情实际和不同主体功能区特点的县(市、区)委书记考核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考核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考核,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和调动县委书记干事创业、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促其努力创造真正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良政绩;二是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以备重点培养和提拔重用。同时,及时调整和淘汰相形见拙的、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有效增强县委书记队伍的内在活力,切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县委书记队伍。考核要达到“六项要求”:一是把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县委书记考核的全过程;二是在考核重点上要充分体现县委书记的岗位特点;三是在评价标准上充分体现不同县情的实际差别;四是在考核方式上充分体现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五是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充分体现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作用;六是坚持科学考核,体现公正客观、简便易行的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河北县域实际,在分类考核上创新突破按照中央提出的“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分类研究制定适用于不同县情的县委书记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在对县委书记进行考核时要结合县域实际,实行分类考核。分类考核要根据河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分布特点等实际,充分反映县域特点,体现不同县情的实际差别,使考核方法更具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县委书记考核分类应主要依据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功能区定位和不同县(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考核分类,同时兼顾不同县(市、区)发展阶段、资源条件、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全省172个县(市、区)划分为四类,每类内可按县域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划分为2~3个等级,实行分类分级考核。考核指标按类设置,同类县(市、区)适用同一考核指标体系,不同类别的县(市、区)各适用不同考核指标体系。

    (三)注重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科学设置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配套的产业、财政等相关政策出台前,暂以各市对所辖各县(市、区)的发展规划和定位,同时充分考虑各县实际,设置县委书记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导向明确。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相关指标及权重的设置,有效引导县委书记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转入对县域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谋划、推动和落实上。二是重点突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设置代表性强的考核指标,既突出工作重点,又体现岗位特点。三是科学规范。体系设置尽量选择有规范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指标,力求使指标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防假治假,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考核指标设置要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既要体现全省的统一要求,又要体现各市、县特色。不论发展定位如何、发展水平如何,一些共性考核指标都要统一设置,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会有共性指标。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别县域特点,设置体现本类别特点的个性指标,比如农业主导县要突出考核粮食产量、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等方面的指标;工业主导县要突出考核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生态主导县重点考核水源地保护、森林覆盖率等。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县的特定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设置一些体现每个县(市、区)各自特点的特色内容,可由各县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也可以“群众提”、“上级点”,既力求体现出县域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考量出考核对象的实际工作表现,又能鼓励各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规定动作”考核与“自选动作”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新方式。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省委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坚持“定量+定性+民意”的考核基本框架,其中定量考核指标分为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特色内容、亮点工作以及约束性项目。共性指标分成四类,即经济发展类、社会民生类、资源环境类、党的建设类。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主要体现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增长情况,以及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聚集区发展等内容。社会民生类指标,主要体现居民收入、群众安全感、科教文卫投入等内容。资源环境类指标,主要体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内容。党的建设类指标,主要体现选人用人满意度、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根据不同类别设置了个性指标。考虑到有些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难以用量化指标加以衡量,要确定“亮点工作”内容作为加分项目。

    (四)确立省市合理分工、衔接配套、形成合力的县委书记考核机制搞好县委书记考核,必须充分发挥省、市两方面的积极性,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建议对县委书记的届中、届末考核由省里统一组织,省委派出考核组在各市委的配合下统一时间、集中进行;对县委书记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在省里统筹指导下,主要由各市委负责,结合对县党政班子的考核一并实施。各市对县委书记进行考核后,必须将考核情况及时报省里掌握。县委书记年度考核等次一般由各市提出建议报省审定。此间,省里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重点地对部分县委书记(如扩权县、节能减排重点县等)的履职情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等情况进行直接考核、追踪考核。对于县委书记的考核评价工作,由省里出台的《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各市据此制定“县(市、区)委书记年度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平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配套形成一个有机考核体系。省里的《办法》重点对整体机制、省市分工、县委书记届中、届末考核及考核结果运用等进行规定;各市的细则主要对县委书记的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的内容、方式、标准等进行规定。各市制定的考核细则要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并经省委批准后执行。由此形成省、市两级组织配套衔接、协同实施对县委书记的考核制度。

    注  释:

①河北省并没有专门针对县委书记的考核评价制度,一切关于县委书记的考核评价都涵盖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之中。

    因此,研究县委书记考核制度必须从研究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入手。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加强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 赵丹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河北省县委书记分类考核制度分析及对策选择 罗振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河北省县委书记分类考核制度分析及对策选择 罗振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着力推进“电子党务”建设的若...
  • ››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
  • ››地方党委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垂直管理部门监...
  • ››政府要指导企业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
  • ››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 ››如何建设卓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
  •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
  • ››河北省县委书记分类考核制度分析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