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行政管理
   刘晓岚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 【字体: 】  
刘晓岚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6 19:36:5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秘书理论与实务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项目组在分析目前本科专业该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学改革;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计
自1980年复旦大学上海分院(即后来的上海大学文学院)设置秘书专业以来,[1]我国秘书学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项目组所在学校是一所理工院校,具有20多年的秘书专科办学经验,现在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程,本项目组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架构与深层次研究,力图实现本科专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突破。

    一、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体系中秘书学理论深度不足,研究较弱现在通用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材主要是为高职高专教育服务的,理论知识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大多以介绍秘书的含义、秘书工作的内容性点、秘书学的性质与内容为主,理论深度还有待开发。有关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也以工作技能性研究为主,理论探讨较少。如秘书学的学科归属、性质特点与学科体系等方面在学界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秘书学到底是归属于语言文学的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也一直是秘书学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5月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类中增设了秘书学本科专业,明确了秘书学的学科归属问题。2011年我国将招收第一批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生。相信随着本科专业的设置,有关秘书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将会有较大的突破。

    2.课程建设与研究多从职业教育角度展开,重在秘书实务的研究目前我国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在专科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也主要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本项目组了解了本课程的精品课建设情况和教学研究情况,发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成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将其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也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教学研究文章和著作。但经过认真学习和分析研究,本项目组发现这些建设与研究主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课程内容设计与整合、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有机配合与紧密衔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项目组在我院秘书专业专科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力图打造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1.理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有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档案管理学、办公自动化等。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遵循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课堂教学共64学时,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写作3门课程是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先修课程,档案管理学是其后续课程。

    在理顺其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整合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其与相关课程中重复内容的归属问题,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秘书学理论学习和秘书办事、办会技能训练,将秘书工作中的办文和办公自动化内容整合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将秘书工作中的文书拟写和运行部分整合到秘书写作课程中,文书立卷与归档部分整合到档案管理学课程中,将秘书工作中办公自动化部分整合到办公自动化课程中。

    2.优化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1)增强秘书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专科阶段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理论教学深度不够的现状,在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重视了秘书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64学时中有8章48学时为课堂纯理论教学。分别为绪论(8学时)、秘书工作发展历史(4学时)、秘书的含义及分类(4学时)、秘书工作内容及职能(8学时)、秘书的能力与素质(6学时)、秘书沟通与协调工作(10学时)、秘书调研与信息工作(8学时)。将秘书的修养与悟性、人际关系等内容合并到秘书沟通与协调工作中。

    (2)削减了课堂教学中秘书实务的相关内容.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秘书实务的集中实践内容,所以课程内容设计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部分的内容与课时都进行了大量的削减,只设置2章14学时,包括秘书事务处理与会务组织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对日常事务工作和会务工作进行概述性的知识学习,同时组织值班、时间管理等简单的课堂分散小实训,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秘书办事和办会工作的基础知识,熟悉情景体验式实训教学。将接待工作、商务旅行、常见商务活动、常见会议的策划与组织等综合性实训项目都调整到集中实践课程的学习中。
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3)课堂教学增加了集中实践任务设计环节.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践课程的有机配合与紧密衔接问题是课程内容课程教材建设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在课堂教学最后增加1章2学时的集中实践任务设计环节,对集中实践中事务处理能力、会务组织能力训练任务进行大体安排和介绍,进而解决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践课程的衔接问题。

    (4)强化了秘书实务的综合实践训练.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可延伸到秘书实务的综合实践训练中,共设计秘书事务处理能力、会务组织能力2周实训教学,这部分内容既是专业能力实习,也是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延续和深入。集中实践课程主要采取能力模块训练的方式,将秘书事务处理能力设计为办公室日常事务、接待事务、商务旅行事务和商务活动组织策划4个训练模块,会务组织能力设计为会议筹备、会议进行与控制、会议善后与总结和会议宣传与协调4个训练模块。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指导规范,对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三、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1.根据课程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了课堂纯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集中实践课综合训练三种教学形式,如绪论、秘书工作发展史、秘书的含义及分类、秘书工作内容及职能等内容采用课堂纯理论教学的形式,秘书办事办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而办事办会综合技能则通过集中实践课综合训练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做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可以采用讲授与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秘书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授课的生动性;[2]对于秘书办事办会基本技能的教学,则采用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秘书工作流程中完成各项任务。

    2.充分利用专业竞赛、校外实战等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学习和专业竞赛配合、校内模拟与校外实战衔接的方式构建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从而巩固和提高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

    [3]

通过专业竞赛实现秘书办事办会技能课上学习与课下训练相结合,如秘书节汇报演出、秘书知识竞赛既融合了课程教学目标,又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锻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管理重要性浅析 郭俊萍

  • 下一篇文章: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 赵秋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刘晓岚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刘晓岚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着力推进“电子党务”建设的若...
  • ››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
  • ››地方党委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垂直管理部门监...
  • ››政府要指导企业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
  • ››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 ››如何建设卓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
  •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
  • ››刘晓岚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