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境之中,达到无我之境,使都市人在品味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多了一份与自然对接的机会。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管仲对此有过经典阐释,其《水地》篇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准也者,无量之宗也。素也者,无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藏于诸生。故曰水神。 [24] 宁波背靠东海,怀抱三江,亦有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姆渡,自古以来就与水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水文化遂成为宁波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包括海洋文化、三江文化和港口文化,它塑造了宁波开放、 包容、灵动、坚韧的城市文化品格。江是甬城的血脉,宁波人对江的亲近甚于对海的敬畏。湖是宁波城 市的眼睛,不仅有以自然取胜的月湖,也有以人工夺巧的日湖,还有兼具西湖之绰约和太湖之气魄的东 钱湖。月湖文化更一度成为宁波地方文化的精粹,流风余韵,沾溉匪浅。故水文化元素被广泛植入楼盘 命名及广告语创意中,使之不但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宋苏麟诗云:“近水 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25] 水景房也因此成为宁波楼盘中的香饽饽,这就是楼盘广告创意中的 “亲水”概念。据笔者统计,十年来宁波新开楼盘名称及广告语中含有“江、水、湖、海、湾、泉、溪、河、岸、 岛”等水文化元素的,约占总数的18.3%,即意味着每六座楼盘中至少有一座涉及到宁波水文化特征。 其中楼盘名称与广告语相得益彰者如表1。 他们借景造势,各擅胜场,同时又灌输了都市居住新理念:自然、生态、健康、人文、时尚,彰显了沿海 城市的独特魅力。 美国文学评论家D·M·波特说:“广告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影响,从这一点上可以与具有历史传统 的学校和教会制度的影响相提并论。它有力量控制媒介,促使形成人们爱好标准,现在广告已成为能够 控制社会各种制度中的一个。”好的楼盘广告来源于好的创意,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智慧闪光。而在 新天下人耳目的同时,不能过于“另类”,更不能“恶搞”,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词,诸如:“你可 以不买房—除非你摆平丈母娘”、“只为富人生”、“美人计:房子比男人可靠”、“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 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卵巢寻找‘精子’”,只能为千夫所指。宣 传也不必夸张,动辄“至尊豪宅”、“皇家御都”、“国际高尚住宅”,其实难副。名曰陋巷,未必有碍观瞻, 因为有颜回及刘禹锡的文化积淀在。语言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二者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 乱”的血肉关系,经典的广告,无不是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养分而形成的,是千锤百炼之后的新鲜出炉,从 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其背后,是营销策划人员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对目标客户群消费 心理的正确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审美风俗的有机整合。诚然,花样翻新的广告创意或许 能成为楼盘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置业者愈加成熟,投资的眼光日益理性,他 们最终看好的还是楼盘实至名归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3]张固.幽闲鼓吹[M].《四库全书》本. [4]曹寅.全唐诗[C].北京:中华书局,1960. [5]王肃.孔子家语(卷八)[M].1987年上海书店据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6]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8]王维.王右丞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0. [9]高启.高青丘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3]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欧阳修.六一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按:此词又见诸冯延巳《阳春集》,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 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易安居士为宋人,庶几可信。 [15]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6]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1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洪迈.容斋四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9]盛炳纬.养园剩稿[M].《四明丛书》张氏约园刊本. [20]陈夔龙.梦蕉亭杂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1]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序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2]钱穆.论语新解[M].上海:三联书店,2002. [23]辛战军.老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4]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5]阮阅.诗话总龟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