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吉林省体育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体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颇为迅速。体育用品行业工业总产值以每年500亿元的速度增长,健身商品占商场总额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在这样的浪潮下吉林省的体育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之中。虽然吉林省体育产业的总量和发展水平与发达的省市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体育服务业,经营规模和质量层次与发达的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但就吉林省体育行业具有存量资产、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以及资本增值效率等发展趋势来看,体育产业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随着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其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 一、吉林省体育产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效益也明显增高,而且体育产业的结构也在明显的变化,过去以体育用品产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体育服务业为核心,以旅游业、用品业等相关产业共同组成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据统计测算,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年总产出近30亿元;年增加值约16亿元,体育产业的从业人数为6万余人。 (一)吉林省体育产业行业结构特点 1.体育服务业中健身娱乐业占主导地位。目前,随着吉林省经济持续增长,全民健身指导纲要的实施,社会公众参与健身娱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推动了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吉林省体育服务业共有各类服务经营单位约4000家,体育服务业年销售收入近18亿元。在体育服务业的各组成行业中,健身娱乐单位数量最多,有近2500家,年销售收入约为12亿元左右,占到了体育服务业的半数以上;从业人数2万余人。健身娱乐业的经营项目门类齐全,主要有台球、棋牌、乒乓球、游泳、保龄球、体操(包括各类健身、健美操)、轮滑和网球等,比重依次是51.3%、32.1%、4.1%、3.9%、3.1%、2.4%、2.1%和1.0%。在体育服务业中位居第二的行业是其他体育服务业,主要包括各种综合性的活动中心、体育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其他企业等,虽然单位数远远不如健身娱乐业多,但规模较大,因此在经营收入中占了较大比重;但其从业人员仅只占体育服务业的15.4%。处于第三位的行业是体育培训业,其营业收入占体育服务业的13.41%。包括各类体校、俱乐部、运动协会、培训中心、棋院、武术馆等。比如现已创办吉林东北虎男子篮球俱乐部、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省乒乓球学校、北亚拳击俱乐部等近十家体育职业俱乐部。其从业人数占体育服务业的11.6%。而单纯从事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中介的单位均较少,其营业收入占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分别只有1.24%和0.32%。值得注意一个现象的是,体育中介、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新兴行业增长速度较快,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健身娱乐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于平稳增长。 2.体育用品业中体育器材的销售收入占半数以上。在近30年的发展中,吉林省体育用品业已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据统计吉林省专门销售文化体育用品的企业有5百余家,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从销售业销售的主要产品看,运动服装、鞋帽以五成多的比重位居首位,其余依次是健身器材、体育器材和其他产品。 3.冰雪体育旅游休闲娱乐活动促进体育产业的勃兴。冰雪运动的开展在吉林省体育运动项目中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目前,吉林省具有接待旅游滑雪能力的滑雪场有16家,包括吉林省长白山高原冰雪训练基地、吉林莲花山滑雪场、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长春市净月潭滑雪场、通化市金厂滑雪场、白鸡腰滑雪场,白山市滑雪场等。这些雪场每年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还成功的打造了以长白山、北大湖、长春市净月潭滑雪场为代表的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有效的促进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勃兴。 (二)吉林省体育产业所有制结构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其中以个体经济为主。在吉林省体育产业中,这一特点体现较为明显。在体育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中,投资主体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民营体育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非公有制经济类型占36.4%,其中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占公有制经济的六成以上,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比重较小。而从体育服务业的单位数构成看,个体经营户数占到74.4%。 2.不同所有制类型行业构成有所侧重。体育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领域相对较广,除体育中介业没有涉足外,其余各个领域的分布比较均匀。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健身娱乐业营业收入占这两类企业的比例分别是93.1%和98.4%;私营企业、其他企业和个体户中其他体育服务业的比重也在六成以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其他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对较高,分别是82.9%和64.9%。体育培训和竞赛表演也主要是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其他类型单位中这两个行业涉足很少。 二、制约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干预过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政府还不能尽快转变职责,给予体育产业经营企业大力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相反,对于体育产业经营活动中政府有关部门乱收费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甚至有的体育经营性场所每年都需向多个部门交纳费用,大大加重了经营者的成本,客观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赛事活动政府部门仍不愿意放手让社会去办,而是自己出面加以经营,从而影响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二)体育产业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规范的行业管理 吉林省体育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在发展中自身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体育产业经营理念的落后以及管理人才的严重馈乏;地域不均衡性和产业项目不平衡性的矛盾等问题。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规模及其比例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同样吉林省体育产业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行业管理标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未实行积极、有效的管理,这将严重妨碍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主体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活动逐步成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了体育市场的重要环境,对体育消费和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形成极大的影响力。但就全省总体而言,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快速增长带,而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相对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发展则起步较晚,还存在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消费产业同样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档体育会所由于消费环境优良,服务设施齐备,管理措施完善而受到高消费者的青睐,经营效益较佳;另一方面,大多数以低消费人群为主体的体育经营企业,由于经营项目单一,消费水平定位调整空间不大,经营状况出现下滑趋势,不少企业处于仅能维持日常开销的状态。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主体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我省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三、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体育事业发展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运用市场经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