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抵挡不住有钱人的进攻,一部分一部分地被迁移到位置较差的地区。在金钱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土地正在被重新分配。不同等级的居所,已经成为新的身份象征。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处理富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理性的组织,那些能够买得起豪宅的人,毕竟是少数,除了他们之外的人群,同样应当给予关爱。除了金钱规则之外,人类社会不能没有公平和正义。政府规划着土地的使用方向,它应该更多地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来管理土地,如果老是让富人和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就有可能形成一个畸形的社会。
6、城市品牌塑造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民参与的关系。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政府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政府是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决策者、管理者和公共用品主要投资人。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能不能搞好,关键取决于政府的能力、效率和威望。作为城市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应担当起使命,不负众托,精密筹划,科学决策,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民造福。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包办一切,代替一切,它也有失灵的时候。为了避免工作失误,在城建工作中除了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之外,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的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把各种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吸纳进来。尤其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的独立研究和专门视角,对政府决策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即使是唱反调的意见,也要高度重视,反复比较,全面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政府的一些富有创见的科学决策,由于其具有超前性特点,在其实施的起始阶段可能不被一些市民理解,或者影响了部分人的局部利益而遭到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有坚定的决心,排除障碍把正确的决策贯彻到底,同时也要有耐心,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城市的主体是市民,没有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就很难行得通,没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城市建设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把政府和市民两个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
7、城市品牌塑造要正确处理加速发展与稳步推进的关系,城市规划与上下连续的关系。在争取较快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必须遵循,不能超越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盲目扩张。城市建设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作为其主导者的政府必须超越任职周期的局限,衔接好上届政府与下届政府的关系,既要修正错误,不断创新,又要注意保持政策、规划、投资上的连续性。正确处理上下届政府的关系,首先是继承,决不能采取虚无主义和轻易抛弃的做法。其次是改进,前任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会有些决策和失误。第三是创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规划思想、技术基础都应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处理上下连续关系,应注意:1)、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等问题,应科学论证,为下一届政府留下一个科学可行的蓝图。2)、项目实施要有长远规划,为下一届政府奠定良好基础。3)、财政支出要量入为出,不举过头债,不把债务负担留给下一届政府。 四、塑造城市经营新理念,打造城市形象新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尽管城市打造自身品牌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从各自的定位、社会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向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和面向未来的魄力,做好经营“城市品牌”这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CI、经营、文化的新理念贯穿在城市品牌塑造、推介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全力打造城市新品牌。
1、以CI理念规划城市,以艺术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理念管理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所谓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简称CI)理念是指城市经营运用整体传播系统(特别是视觉传播设计),传达给与城市有关联的广大社会公众,使其对城市形象有一个整体的看法和评价,并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CI系统具体可划分为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独特的城市新形象。“江北水城”的吉祥物“淼淼”及城市独特的视觉标志设计即融入了CI的新理念。在以CI理念规划的同时,还应注重增强城市建设的艺术性、可欣赏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文化艺术的独特展现,是设计师放在大街上长期供人阅读的论文。提高城市建设艺术品位,建筑设计的艺术化、个性化,建筑作品绝不雷同、不模式化是关键。另外,设计要从“江北水城”的自身特色出发,突出体现“水”的特点,大做明清古文化的文章。城市建设的小区设计要古今中外,特色明显,各显光彩,绝不能同一建筑、同一小区古今结合、土洋结合,搞的不伦不类。只有真正从流芳后世的角度设计、建设,才能增加城市建设的艺术品位,塑造出具有较高艺术含量的城市品牌。 所谓经营城市,明确地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投资主体,打破原来城市建设由政府揽起来的传统格局,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城市建设的多元投资体系。具体可理解为:城市决策者把城市当作一种特殊的经济实体或综合的、多元化的、规模宏大的集团,以城市的发展、进步、城市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一方面以业主管理者的身份将城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推向市场,滚动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事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增强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管理好、维护好城市。这种利用城市自身功能吸纳资金,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并力求取得城市建设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叫做经营城市。城市经营包括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城市行业特许经营权、城市无形资产等。同时要大力改革投融资机制,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开发。努力构建城市综合经营新机制,促使城市社区建设朝着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把资源转化为资金,用于城市建设。经营城市及CI理念的导入,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变得更科学,更合理,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规划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起着优化配置的作用,它本身就是资源和财富。
2、城市品牌的塑造要从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中选择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发展目标定位、传播、展示、推介。城市发展一般有旅游型、商都型、生态型、人本型、智能型城市等发展目标体系可供选择。旅游型城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游乐和休憩功能。任何城市都有游憩的功能,只不过是范围大小和质量高低有所不同。一般的游憩只提供给本地人享受,它并不能吸引来外地游客,更不能生长出旅游产业。城市仅有旅游功能,还不足以成为旅游型城市。所谓旅游型城市一方面应有足够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另一方面是与发展旅游业相关的各种设施、机构、城市功能应发达而完备。再次是旅游产业要结构合理,高效运转,产值占城市GDP比重较大,处于支柱产业地位。旅游型城市的物质构成要素有自然生态环境、空间结构布局、建筑与经典建筑作品以及由这三方面组成的风景景观等,非物质构成要素有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故根据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的构成不同,城市的旅游类型又可分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娱乐旅游等形式。 商都型城市应是区域商贸中心性质的综合性商业城市。其城市商业功能非常发达、贸易功能十分全面、交易量较大、辐射力较强,能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形成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