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在舞蹈运行中,男女舞伴既要控制和调整各自的重心位置,又要保证架型的整体重心处于稳固状态。
3.3.4 高度的协调性 所谓协调是指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的能力。
如供能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肌肉系统工作的协同;感知觉系统与运动系统工作的协同;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工作的协同;不同肢体、不同肌群工作的协同。上述各种协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水平与质量及总体的竞技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1.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归纳为:身体匀称、五官端正、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直、小腿长于大腿、踝关节略细、跟腱细长清晰、女子颈部略长、肩宽较宽、骨盆宽稍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呈条型。
2.机能特征表现为:大负荷的运动项目,拉丁舞系列的运动负荷强度普遍高于标准舞;且音乐节奏、速度越快的舞蹈,在相同的运动时间中,其运动负荷强度越大。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相结合是体育舞蹈各舞种供能的特点。
3.专项身体素质特征表现为:较好的力量耐力、控制力和速度力量;良好的柔韧性;较强的平衡稳定性;高度的协调性。
4.2 建议
在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我们要从体育舞蹈项目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专项体能的含义,把握专项体能特征,在全新的科学观念下对专项学生展开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彭建梅.对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及其训练内容的理论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3.
[3]何忠.论体育舞蹈选手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J].襄樊学院学报.
2007,28(2).
[4]李丹.广东优秀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11).
[5]徐志文.青少年体育舞蹈优秀选手金牌组合负荷强度的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08.
[6]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