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2008年五月,几年一度的修改教学计划的工作在合肥学院外语系全面铺开,教学计划修正的宗旨是:课程设置要适合于社会,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开课程要突出专业重心和特点。作为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有过留英研究TEFL经历的我,也被邀请参加教学计划修正的讨论。尽管遭到部分同事的反对,外文系最终还是接纳了我的意见,在英语专业高年级段开设40学时的TEFL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现行英语教学理论,开拓制定教学计划,书写教案,课堂管理和英语课教学能力。为了更新知识,教好这门课,我今年暑期专程去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参加在PanPacificCollege举办的七月、八月两百学时TESLCanada课程。通过学习,我对TEFL课在英语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实际教授这门课,我对TEFL又有了颇多的感受。 一、TEFL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不只是学校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要求。作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你是师范类的还是非师范类的,无论今后你是做教员还是做其他工作,无论你是去学校还是去哪家公司,掌握TEFL技能将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单位的人力资源部将会把英语语言的培训列入在职工培训计划中,作为英语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培训员工英语语言的工作将会落在我们身上。因此,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光自身要有很强的英语能力,而且还肩负着提高全民英语水平的重任。这样,英语专业融入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内容,从而增强该学科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二、中国的英语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我记得多年前,我陪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团访问一家橡胶轮胎厂,参观一个车间,当专家问及一个设备的名称时,车间的工程师没有英语交际能力,他只把这个机器的名称一个一个字母地拼出来。这件事不禁让人们想起了中国多年的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培养出的产品就像这名工程师。2004年6月,在吉林通化举办了一次世界TEFL研讨会,专家们估计,中国的英语教学要落后于西方几十年。由于英语的流行和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英、美、加、澳的教育家们研究英语教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用TEFL或TESL课培养教师,传播英语语言和文化。在英国,有Trinity[1]TEFL和R.S.A.[2]TEFL;在加拿大有TESLCanada。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TEFL的工作者,我对于中国的幼儿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也有过接触,整体上看,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吸取了西方的TEFL/TESL成果,发展很快,但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批不合格的老师,他们亟待需要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为了给英语教学界和社会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TEFL课不光要进师范学院课堂,而且还应该列入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里。 三、TEFL课程知识体系完善,我们应该积极借鉴 自19世纪初GrammarTranslationApproach的英语教学理念提出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开始研究TEFL教学,经历了Direct→Reading→Audiolinguistic→Oral-Situational→Cognitive→AffectiveHumanistic→ComprehensionApproaches等不同时期,当今使用的CommunicativeApproach将交际能力提高到最为重要的位置,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教学中被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 从我的40学时WeeklySyllabus可以看出TEFL课程知识体系完善, Week One: TEFL Overview (theories and methods) Week Two: TEFL Overview ( styles and strategies) Week Three: TEFL Overview ( syllabus and lesson plan) Week Four: Listening (essential concepts) Week Five:Liste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ek Six: Speaking (essential concepts) Week Seven:Speak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ek Eight: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 and practicum) Week Nine: Reading (essential concepts) Week Ten Read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ek Eleven: Writing (essential concepts) Week Twelve: Writ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ek Thirteen: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 and practicum) Week Fourteen: Grammar (essential concepts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ek Fifteen: Micro-teaching (lesson plan and practicum) Week Sixteen: Curriculum Design Week Seventeen: Evaluation in the EFL classroom Week Eighteen:Classroom Dynamics Week Nineteen: General Review Week Twenty: Final Test TEFL覆盖了教学理念,英语语言技能,语法,课堂实践,课堂管理,教与学评估等教学全过程,该课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词汇学等学科;它不光研究了英语语言和教学方法,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对策进行研究;着重体现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在TEFL中都能找到解决方法和答案。 四、TEFL理念的实际应用换来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本学期,我承担了11个班的TEFL教学(每周5次课,其中4次为两个班合班课,每班为80多人,另一次课为3个班合班,人数达到177人),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如此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我并没有烦恼和退缩,巧妙地运用TEFL的理念使我在新学期第一次课上获得成功,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证明了一切。通过几周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感受: 1、TEFL课已超出了课的本身,对于其他课的管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渗透一些教学管理理念使同学们深感配合好老师教学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个学生的基本任务。因此,177人的大班就如同上小班课一样,不存在纪律问题。再者,每个同学都能以一名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这对于上好其他的课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2、TEFL让同学们认清了教与学的关系,发现了学习中困难的原因。TEFL主要研究英语语言,教学技巧和学习方法,通过对于英语语言的探究,同学们巩固了语言知识;通过学习教学技巧,同学们了解了教学体系——从制定教学计划,书写每一节课的教案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同学们找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困难,发现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3、TEFL让同学们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在课堂讨论中,一些学生说今后不愿从事教学工作,当时我就告诉他们,在学完这门课后,你的观点或许会改变,当同学们深情地朗读TeachingPhilosophy时,我感到这部分同学的观点已经在变了。 4、当同学们用“Great”,“Excellent”来评价我的课时,我告诉他们:“MrWangisnotclever,butTEFL”。一节普通的常规课结束时能换来同学们的多次热烈掌声,充分证明了TEFL教学理念的完善及TEFL教学技巧操作性强的特点。 语言学家Dr Joe Kinnan对于教学是这样描述的,May I treat each of my students as a unique person capable of rising to the highest level possible. For all of my students let me respect their privacy, encourage their best, reward their achievement, develop their self-respect, and exercise patience and fairness at all times. Cause me to remember to do what I can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and to motivate my students to do the same。 TEFL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让学生们了解了教和学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责任,毕业后对于社会的责任。因此,TEFL是外文系英语专业高年级段一门必须学习的课程,将TEFL写进教学计划体现了创新和跟上时代的发展。 注释: [1]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 [2]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 London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1]Marianne Celce-Murcia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2]Howatt, A.P.R. 1984.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