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征的途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看,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3.3 通过模拟实践,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话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高校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全而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创业实践模式可分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参观访问是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意识类的专题活动,如参观某个白手起家现已成为明星企业的民营企业,访问某个创业成功人士,请他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二是尝试创业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此外,实践活动通过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生的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体验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跳蚤(二手)市场”、“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等活动。 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通过知识的灌输形成,只能在反复、不断地模拟演练中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尤其是要注重类似“创业计划大赛”这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模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韩建立.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评价[J].心理科学进展,2005(1) 2 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3 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 李映霞.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