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学科教育
   探析现代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有机结合      ★★★ 【字体: 】  
探析现代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有机结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57:48   点击数:[]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它是现代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建立起与新形势下实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在整体德育目标一致的要求下,形成幼、小、中、大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而又相互协调照应,依次递进和纵向发展的目标体;二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幼、小、中、大学德育相衔接的系统的内容体系;三是构建为实现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求相适应,并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规律的育德树人工作体系;四是建立能够实现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德、智、体相互渗透的管理体系;五是在探索新时期德育规律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学科理论体系。最后在总体上基本形成目标、内容、管理序列化;大、中、小学一条龙;学校、家庭、社会联成网络;德、智、体育相互渗透;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德育队伍专兼结合;多方力量同心育人的整体格局。
  (1)高校德育模式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效应取决于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是否形成教育合力。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尤其需要解决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一致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构建综合育人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参与教育。这些既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又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高校德育模式是理论灌输、思想引导、社会实践齐头并进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的“思品”课变得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 
其次,依托高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大力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课堂——基地——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德育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德育模式是政工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局,必须纳入思想品德建设体系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与此相适应的领导管理体制,领导直接抓,教育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学校党、政、工、团、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4 从主客体系统耗散结构论入手看待德育目标达成。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登上了科学的殿堂以来。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新成果,逐渐形成了建立统一的系统学、探索复杂性的科学新方向,并延伸到德育等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成为当代知识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借助系统自组织方法探索思想自组织现象,进而体现在德育客体活动中,对德育内化过程和促进德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耗散结构的概念是以比利时自由大学普利高津教授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建立起来的。产生耗散结构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①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②系统应当远离平衡态;③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④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是通过随机的涨落来实现的;⑤德育目标达成无疑是一种耗散结构,具有自组织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强思想自组织机制,搞好德育队伍自我建设和学生“三自”教育,德育目标达成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自行按照某些规定形成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并以其特定方式协同地朝某一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德育目标达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高校德育模式,目前尚不可能进行定量研究,只能定性地进行探索,待条件成熟时发展
  在高校德育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摸索阶段,还必须借鉴工程手段和系统方法,完善整个高校德育科学评估体系和技术手段,将定性和定量、重点和全面、过程和结果、短期与预期、自评与他评、确定与不确定等因素结合起来,全力探究新时期德育活动规律,创新德育科学模式。
  在构建高校科学德育模式过程中,各系统和要素之间只有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才能形成一个层次控制、逐步规范、甚而达成一个以自组织系统为主的德育实践模式(如附图)。
参考文献 
1 吴同喜.构建德育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6)
3 屠蕴雯.论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4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需求特征与完善建议

  • 下一篇文章:浅析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探析现代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有机结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探析现代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有机结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愉快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 ››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加强我国高等航...
  • ››浅议中世纪大学给现代高等教育的启...
  • ››基于网络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 ››农村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
  •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成绩分化的分析与...
  • ››浅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 ››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之我见
  • ››探析现代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实...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