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都缺乏很大兴趣,表现出一般的态度。如此的状况对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相当不利。 之后的问题反馈情况也在情理之中。69.4%的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实施进展表示“基本满意”的态度,还有近27.8%的创业者表示“不满意”,没有一位表示“很满意”,“很不满意”的比率达到了2.8%。 创业项目经济效益方面,“效益一般”占31.3%,“盈亏持平”占25%,“有些亏损”竟有31.3%,“效益很好”只有6.2%,“亏损较大”也有6.2%。 1.3 问卷调查小结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其它研究者的调查成果,项目组将大学生对创业服务体系的需求特征概括如下: 1.3.1 大学生创业者需要资金或融资工具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者资金积累不足,有些可以得到家庭的支持,但多数家庭经济实力也并不强,所以,连筹集启动资金也比较困难,更何况发展资金了。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风险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就相当困难。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于实践。 1.3.2 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 中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大部分学生不能提前或推迟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知识创新意识不足,普遍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加上太过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能够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大学生数量并不多。
1.3.3 大学生创业者不善于销售和开拓市场 在创业阶段的企业,可以说“销售决定成败”,但是,一方面销售本来就是一项挑战性极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积累和锻炼,一般不善于销售,也不善于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做生意,关系占了很大的成分,大学生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很快建立关系,这对创业项目的市场开拓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1.3.4 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服务体系寄予很高的期望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创业服务体系是进一步推动创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通过服务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由此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创业服务体系的需求是非常强烈和迫切的。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创业服务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还有一些褊狭,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于政府和高等学校扶持其创业寄予很高的期望,也表明了他们急于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3.5 以教师支持为主,基金体制需普及 当问到创业过程中从学校方面得到过哪些支持时,大部分的受访者人说有教师的支持,另外两人得到过资金方面的支持,还有一些支持包括创业培训、创业大赛等。在问到创业过程中,从社会上(包括政府部门)得到过哪些支持,所有人都提到了资金支持,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提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孵化器等,同时,还希望能得到一些信息和人脉上的支持。在最后问受访者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何意见或建议时,许多人表示需要扩大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面,让更多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拥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也有人说应增加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与风险投资家的交流,并且支持要注重实际,还要多开展一些讲座,介绍新出台的政策法规。 2 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2.1 改革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明确使命,改革教学内容。创业教育的使命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同时,让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政策。大学生创业必然要与其它同类企业参与竞争,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竞争者不会因为是学生创业公司就手下留情。所以,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立足市场、以实践导向、让学生懂得市场竞争的各类规则与潜规则。其次,要培养充足、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配备专业的创业课程教师,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授课,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创业方面辅导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2 打通要素之间的鸿沟,突破校内和校外的壁垒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各要素实际上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但各要素之间存在沟通不畅、配合不好的问题,校内、校外资源也存在着无形的壁垒。所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中,必须把零散分布的支持和服务要素联系起来,打通要素之间的鸿沟,突破校内和校外的壁垒,尤其是要把校内的创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嫁接起来。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种: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大赛、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区的交流与融合;创业大赛与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交流与融合;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与劳动局的开业指导中心的交流与融合;大学的创业服务机构与市场化服务组织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各高校应该在研究现有问题和实际需求基础上,整合内外资源,疏通服务要素,建设有针对性的、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2.3 以大学为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领域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服务、创意策划、填补某些细分市场的空白等方面。但是,由于各大学的专业特长和生源背景不同,具体创业领域并不相同,对服务体系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以大学为主体,根据本校学生创业的特点,建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体系。这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校内的特色资源,进行目的明确的创业教育,争取建立以某种特色为基础的创业园区,弥补市场细分中的空白点,找到创业领域中,适合自己大学的定位。 2.4 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开展服务 大学生创业者认为风险投资是目前整个创业服务体系中最不容易接近的一个环节。由于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同时,大学生创业也不成熟,让一个不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支持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是,风险投资体系对所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普遍的支持作用,所以政府更应该积极促进风险投资的培育与成长。 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需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的培训,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争取风险的技巧,也让大学生创业都知道争取风险投资的渠道。二是提高项目本身的市场适应性,让项目更具成长潜力和盈利潜力。三是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与风险投资接触的机会,协助大学生创业者向风险投资推荐项目。 2.5 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同时,加快速度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对创业企业的政府服务型组织,改善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将是政府创业政策考虑的重点,也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力支持。政府要大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规范市场游戏规则,降低公司注册资金准入标准,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2.6 注重实效,避免形象工程 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一有三无”的实际特征,即有知识,无资金,无经验,无关系。创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这种实际特征,不要仅仅做表面工作,更要落实到实际。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中,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更不能以“争面子、树形象”为目标,而要讲究实际效益和效率,建立相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