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价值取向。当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参与、期望等呈现出多层次的递进关系。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法律与制度层面的硬规范
国家的法纪法规,基层的乡规民约,行业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校纪、校规等,是维护社会正常运作秩序的必要手段与规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让高职学生明白他们自身具备的基本行为要求:即外在性、强制性和硬约束性。要指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课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其他途径充分学习、掌握上述这些“硬性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将自己学到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合乎规范的行为,并逐渐养成行得正、行得稳的行为习惯。在法律与制度上,要教育学生做到以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知行统一、行正为范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出表率,带动他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自身更要行得正、坐得稳,要模范地遵循法律制度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从心理上感召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对学生内心思想上的“引”,行为外在上的“牵”,使学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和自觉持续的的行为方式。
2.伦理道德层面的软约束
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在不断地扩展,它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而且是不断地延伸到经济、政治、生态、科技、人口、网络、生命、和谐、创造及发展等一切人类活动方面,并分别衍生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观。我们要丰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多运用通识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涉及的基本人伦道德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态势,告诫他们在从事活动时,要做到以已有的道德意识、认识和信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我们要对不同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层次结构进行认真的梳理:要用适应性的伦理道德准则要求所有道德层次水平的学生;用引导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中等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以超越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高等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这样就会提升整体高职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和伦理道德行为。
3.立本、开新层面的激励教育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固本守根、因循守旧和思想中庸的人才,而是需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敢于且善于创新的人才。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对他们进行“立本”与“开新”两个方面的激励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为层次的最高要求。“立本”主要是指,一要立政治之本。要让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要立思想之本。即要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学习并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要立工作之本。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知识,做到专、精、深的统一,为日后参与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立本”是为了更好地“开新”。“开新”主要是指,一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单位、他人形成新的经验或理论提供鲜活的经验;二是在现实中能够创造性地把正确的理论、原则应用于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开创实践活动的新局面;三是要有持续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意志,并能够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创新的行为之中。
注释:
① 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O9SJD880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2-07.
[2]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l996.
[3] 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 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 刘彦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6,(1).
[7] 刘宗清.浅谈职业学校思政课程改革[J].青海教育,2006,(6).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