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职业教育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      ★★★ 【字体: 】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02:5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是一个学校与毕业生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将导致指导工作的失效。文章分析了就业指导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从沟通要素和过程着手解决沟通障碍,提高就业指导效果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就业指导;沟通;障碍;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各高校已经处于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经费、人员、设备、场地还是时间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重视程度上说,学院、家长和毕业生本人也都已经有足够的重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就业指导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常常是学校很认真,学生不满意,家长不知情,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障碍的产生原因分析
  沟通是指信息和意图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传递。而就业指导中的沟通,很显然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组织与众多个体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关键在于意图的沟通,因为,相对于信息的沟通,意图的沟通更加困难。只有接收者真正理解了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才是成功的。要分析沟通障碍的原因,就有必要了解就业指导过程中沟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学校、信息接收者——学生及作为沟通过程中的干扰者——社会,都有可能对沟通产生障碍。
  (一)学校原因
  1.就业率引导下的意图失真。一次性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正是它的重要性,使部分学校脱离了就业率考核指标的本意,为就业率而就业率、为提高就业率而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等,导致了就业指导过程中指导意图的失真,以至于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被学生戏称为“催交办”,为催交就业协议而设立的办公室。
  2.编译水平带来的理解困难。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计划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出现也只有近十年时间,无论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都相对较少;同时,高校近几年因扩招等原因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少,人员变动也较大,种种原因,阻碍了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的提高,要将国家的政策、就业指导的意图等完全体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传统教育下的教育单向活动,影响了就业指导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带来信息反馈的失灵,影响了编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编译形式带来的沟通困难。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接收者接受,但由于编译形式的问题导致接收者接收积极性的降低,体现在就业指导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不外乎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技巧,有些学校还有一些就业信息收集、岗位调查等内容,但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势,作为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能,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不高,信息的互动变成了单向的传送。
  (二)学生原因
  学生作为信息传递的接收方,其参与的主动性和译码的能力都会对信息传递造成影响。
  1.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障碍。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是很多学生及家长的无奈之选,因此,各地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习惯等均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弱一些,这些学习习惯导致了学生信息译码的困难;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由于从小已经习惯了父母包办,很多学生主动求职的意识并不强,导致主动沟通意识和行为的弱化。
  2.信任缺乏引发的沟通障碍。由于不少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总是以就业形势严峻,只要学生调整心态,就能顺利就业,并以本校的高就业率为依据,使学生误以为学校的目的是让学生降低要求,违背了“人职匹配”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片面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缴费上学等原因导致的矛盾等因素的存在,使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本能地产生信任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影响了沟通的实现。
  (三)社会原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当然也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关注,从总体上说,大众传媒的介入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但一些不良信息的出现,使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受到了干扰。
  1.夸大宣传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是非常合拍,客观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这种难并不是表现为大学生数量的过多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人职不匹配上,许多企业不希望招聘应届毕业生,其原因也更多是社会诚信缺失造成的,媒体过度的就业难的宣传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对自我包装(求职信、面试技巧)的过度宣传,使学生对本未的认识产生偏差。
  2.社会观念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高校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中的精英,而是社会中普通的劳动者,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遗留、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部分企业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观念,在我们对226名2007级新生的问卷调查中,就读高职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占68.1%,远远高于喜欢钻研技术的7.5%,就读高职实在是无奈的选择。缴费上学(特别是对家庭还比较困难的学生)的出现,使得学生学习希望得到合理的回报成为合情合理的想法。
  总之,社会虽然不会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产生直接的弯曲,但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干扰。特别是互联网的夸大效应,使这种干扰更为明显。
  二、消除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编译者的水平
  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代表学校面向学生传递就业指导信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信息编译的水平,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高水平的信息编译队伍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要想提高这支队伍的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创新编码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在高校学习,学生始终是受益者,因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生存的机会,老师对学生从表面上看也只有付出,很少或者没有回报,但随着缴费上学的出现,学生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消费者的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人员也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将自己处于销售者的位置,不断研究学生的需求心理,变被动传授为刺激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才能以新的形式来适应学生的需求。
  2.稳定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要提高队伍素质,稳定是关键,稳定可以使就业指导队伍不断积累经验来弥补理论的不足。要稳定队伍,就要真正将就业指导当作一门学科,而不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作为学校形象的点缀。这实质上还是观念问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才能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才能对这支队伍进行培养,使之不断提高。
  (二)创建合适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减少对沟通的干扰,消除沟通双方的不信任,减少编码和译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针对目前学生缴费上学的实际,努力消除学校和学生的敌意,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各类活动、帮困助学等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传递和反馈都得以畅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和学生传播媒体如校园广播等的建设,压缩信息传递的层次,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
  2.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类公关活动,通过主动参与大众传媒的宣传,为自己赢得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关注热点,通过校园网络论坛等形式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社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继承与创新

  • 下一篇文章:高职法律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 ››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 ››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
  • ››把德育工作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 ››任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浅谈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杨志...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