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良信息对信息传递过程的干扰。 (三)创新沟通形式 沟通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沟通形式的采用,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因此,沟通形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 1.不断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沟通形式。由于扩招的影响,这几年的高校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状态,面对大量的学生和有限的就业指导人员,各高校较常使用的是大讲座的就业指导形式,这类讲座当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离学生的要求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而符合学生要求的形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可以采取如校友座谈会的形式(由于校友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具有比较大的相似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可以得到调动。但在校友的选择上应考虑各个层次、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等的全面性,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形式(新生往往会对专业等比较盲目,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甚至在收到通知书后对所学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让社会教会学生该主动学习一些什么);模拟招聘等形式,通过培训学生干部、建立学生社团等形式,吸收同伴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模拟就业过程中的各方,完成沟通的全过程,以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2.完善以互联网为主的沟通渠道。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沟通方式和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组织内的上下传递,在这种状态下,该传递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特别是在信息反馈上,缺少畅通的渠道,使信息反馈对信息沟通的纠偏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环境,结合高校人员众多,学生与外界联络频繁等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其发挥有序沟通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其他沟通网络的建设,提高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除上述因素以外,还要充分研究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变消极型学习动机为积极型学习动机等,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玛丽.爱伦.伽菲著,柳治国,等译.商务沟通过程与结果[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浩.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0). [3]朱春花.浅谈师生关系的沟通形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6(2). [4]王,吴志强.行政沟通中的信息失真[J].中国信息界,2006,(2). [5]孟庆男.论课堂教学中的沟通[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1).
【作者简介】任云良(1966-),浙江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