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      ★★★ 【字体: 】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01: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先盛后衰的过程。本文作者力图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予以考察。 【摘 要 题】职教史 【关 键 词】职业教育/兴衰/制度分析/市场化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社会、市场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是,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却发现这一原本能够最好适应市场的教育种类却没有得到兴旺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把兴办和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作为一个组织群落进行研究,揭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制度学含义。职业教育具有内容多元化、结构多层次、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特点,因此,我们只能择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研究。我们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过程中也会涉及少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    在考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利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其市场化取向的兴衰加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职业教育之所以会走出这样的轨迹,是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力量包括:政府的作用、高等教育“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市场的作用;内部力量则表现为职业教育组织内部一些重要条件的缺失。    中国职业教育的兴旺依靠的是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因自身发展不完善而留下的发展空间;中国职业教育的衰落则缘于自身缺少制度化的努力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制度变迁的稳扎稳打和成功完成。也就是说,中国职业教育始终没有完成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只是单纯地依靠并满足于政府的倾斜政策和资金划拨,以维持存在和发展。这使得它既无法长期稳定地从市场中吸纳资源(生源、办学力量、信息等),也无法有效地将资源(毕业生、信息等)反馈市场。而中国职业教育依赖并满足于这基础不牢的兴旺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没有形成压力团体,没有精英力量的支持。对此,下文将予以详细分析。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衰过程    文革期间,以江青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批判刘少奇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使得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停办下来。中等教育前期和后期的衔接,由多项变为单项,几乎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升入普通高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开始恢复和发展。我们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阶段的划分是以全国的整体情况为依据的;由于各省市、各地区的职业教育有起步早晚、发展快慢之分,所以个别地区和事件并不完全与之对应。大致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恢复阶段    这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至80年代中期结束。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和市场共同要求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1)政府恢复了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在政策和资金予以扶持。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中等教育要有计划地多举办各种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方面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大量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1986:182.)之后,中共中央就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频繁发布文件。最重要的文件是1981年5月批转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明确了职业中学的性质、学制、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等。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北京市《关于当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几点意见》、辽宁省《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这些文件不仅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政策依据,还有效地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如在招工用人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     各级政府还切实地给予职业教育以资金支持。1983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追加发展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开办补助费的通知》规定,1983年由中央财政对教育部门办的职业技术教育追加一次性开办补助经费,各地政府要把钱用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最急需的方面。1983年—1985年中央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的职教补助费,各省、地、县财政也相应增加了职教补助费(注: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1986:97.)。    (2)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面对市场,走出多样办学的道路。    在政府决策的同时,市场的指挥棒也开始发挥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得以落实,城市经济改革开始启动,小城镇发展也呈现兴旺的态势,市场上需要大量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以农村为例,农民们普遍反映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不顶用”、“啥也不是”,他们文化底子薄,又不会科学种田等劳作技术(注:辽宁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公社中学教育情况的调查[J].教育研究.1980,(5).)。市场要求一部分学校改革教育模式,采用文化课与技能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按需设科,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事实上,从恢复发展之初职业教育就坚持走多样办学的道路。除原有的办学力量——教育部和学校外,社会上的办学力量也被动员起来。企业与教育部签订办学协议,争取双赢;社办职业中学赢得好评;政协动员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兴办各类职业教育和补习班。而农村的职业教育学校,教育部门可以办,公社、联队和生产大队集体可以办,各单位自己可以办,私人也可以办(注:匡计洪.农村经济变化给教育提出的问题[J].教育研究,1981.(3).)。      2.发展阶段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中国职业教育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逐年上升,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进入这个发展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大量增加,招生数和毕业生数也有大幅增加。      表1 1982-1992年全国职业中学统计表      职业学校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生数(万人)1982年    3104       42.6      70.41983年    5481       75.7      122.01984年    7002       93.9      174.51986年    8187       112.83     256.01988年    8954       119.59     279.371989年    9173       118.30     282.271991年    9572       137.82     315.521992年    9860       152.14     347.76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全国各级普通学校基本情况》,《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8-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市场的欢迎。1982年,北京市首届职业高中班毕业生有707人,他们蠃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赞扬和欢迎。人才需求之紧迫,甚至出现了提前预定的争抢局面(注:陈朴、金宝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J].教育研究,1983(4).)。    喜人的就业形势刺激了职业教育的招生。1985年沙市职业技校在校生比普通高中多(注:丁炳昌.沙市职业技校在校生比普通高中在校生多[N].光明日报,1985-4-4(2).);常州市职业学校在校生比普通中学多(注:毛荣方.吧中等教育机构改革纳入经济发展轨道常州市职校在校生比普通中学在校生多[N].光明日报.1985-12-16(2).)。北京、武汉等市的初中毕业生流向大变:普高招不满,职业学校成热门(注:武汉今年初中毕业生流向大变:普高招不满,职业学校成热门[N].人民日报,1988-7-3(2).)。过去倍受冷落的职业高中如今变得门庭若市,尝到了面向市场办学的甜头。     此时,政府的态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

  • 下一篇文章: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 ››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 ››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
  • ››把德育工作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 ››任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浅谈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杨志...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分析
  • ››中国职业教育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