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简单地对作者的生平、乐曲的创作背景等作介绍,以便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逻辑关系,把这种理性的认识真正融注于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感之中。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熟悉俄罗斯民歌和马赛曲的旋律及象征意义,感受到两种旋律在乐曲中的抗衡对比及强弱变化,就不难体会到乐曲的发展及隐含的爱国情感。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中,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找到作品欣赏的切入点,帮助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即要考虑到音乐作品体裁的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还要注意作品的可接受性,艺术性和思考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欣赏外国音乐作品。外国音乐作品,特别是一些大型交响乐、协奏曲和圓舞曲,为学生展示了音乐发展的巨大空间,在欣赏其音乐作品时,得到一种震撼、深度的感情体验。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作品充分体现了英雄的战斗意志:战胜命运,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获取胜利的中心思想,从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作品里蕴含的思想性。被称作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圓舞曲》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是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其音乐华丽、明快、活泼。从中学生能感受到典雅、高贵的风格,获取高水平的情感体验。 2、多欣赏民族音乐,我国民族音乐一直在音乐之林中占居重要位置。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剧音乐和民族器乐等五大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音乐表现形式,欣赏不同的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我国北方的民族音乐多以粗犷、豪放为主基调,江南一带则以宛转、细腻为特点;苗族的秀美、悠扬,藏族的雄浑高亢。让学生欣赏这些色彩绚丽的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积极上进,顽强勤奋的风格。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贴近他们时代,健康的音乐作品,易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的对象是青年学生,这些在20世纪八九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生长在信息社会。现代文明正高速地向前发展,现代风格的强节奏,强音响的音乐,像麦当劳快餐似的被学生所接受。流行时尚是青年学生追捧的字眼。因此,在课堂上可以穿插小部分思想健康,艺术价值高,学生所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克莱德曼的钢琴小品《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肯尼金的萨克斯曲《回家》及摇滚乐。这些音乐深受学生的喜欢,易与学生取得共鸣,更能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欣赏这一题材的音乐作品,使师生之间得以沟通,学生容易喜欢老师,从而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是单一的欣赏教学。应该拓宽思路,从理解音乐要素,丰富的情感体验,了解乐曲相关的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音乐欣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让他们了解不同乐曲所反映的民族特色、时代风格,地域特色,爱国情怀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个性才能,为完善大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