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的作用,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淡化探究的形式,注重探究的实效。 (3)“表演”的成分太浓。在一些地理公开课中,地理教师由于过分地进行精心包装,且经过多次的实战演练,课堂中所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包括学生的回答,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操练,学生回答问题显得完美无缺,听课教师们往往觉得无可挑剔。这种看似“没有问题”的公开课,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问题的解决并非真实地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所解决的,这样的教学反而容易掩盖学生思维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是不利的。 四、辅教手段定位不准,关注的是气氛而不是效果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因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在公开课中的应用也就成了评价地理公开课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当然,由于地理知识中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多媒体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和文字、动画和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和大气运动、海路变迁和岩浆喷发,并能够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多媒体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地理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会适得其反。在一些地理公开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看中多媒体的作用,而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1)多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一些地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作用,老师成为课堂的摆设,使得多媒体取代了教师的作用,使得教师的情感作用和人格魅力没有了,师生间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缺失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建立的。 (2)多媒体取替了传统教具的作用。在地理公开课中,有些教师不顾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无序、随意,太多太滥地使用多媒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多媒体破坏了教学结构的合理性。随着多媒体的大量运用,出现了新的极端,由传统的“满堂灌”到“满堂看”和“满堂听”,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地理课堂中设疑和提问、探讨和反馈等环节没有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应用了多媒体,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是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定格在初浅的层次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确立的。例如、关于气候复习,如果教师只通过多媒体来展现气候的分布和特征,而没有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讨论和归纳、检查和反馈”等环节,学生难以自主建构主干知识,难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由于地理公开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和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无疑也是良好而有实效的重要的研讨方式,广大地理教师确实应该高度重视对地理公开课的研究和反思,从而能够在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选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