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限制,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可以使更多的人尤其是无法到校园内学习的人们接受教育,它将成为终身教育的首选形式。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不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这一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经建立网站的大学就超过4500所,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85%的大学将在网上开辟自己的网站,其中的四分之一左右会在网上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我国继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开展网络大学试点工作之后,2000年25所高等院校又被获准开展网上远程教育,进行专科和本科学位学历教育和开设研究生课程。促使教育尽快现代化、网络化可使教育突破时空的界限,适应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真正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3.4 创新教育观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急需确立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不会创新,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的源泉是人的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依赖于富于创新的教育。教育是以服务于社会为己任的。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的挑战,中国教育必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标准件型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把教育看作一个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智慧的过程。美国创新教育始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目前,美国大学已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并利用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模式使高等学校在知识创新和完善方面成为主力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中国仍沿袭着传统的你教我学、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对于中国教育也好,对于中华民族也好,要想追求卓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树立创新教育观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之外,别无选择。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方兴未艾。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基础性产业,教育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革,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期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做好与知识经济社会的调适工作。。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