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学校,不聘用教师,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程序教学。但这种尝试失败了,试验者发现,教师的地位是无法代替的。教学机器无论怎么先进,都仅仅具有反馈应答的功能,它没有生命,无法真正顾及学生的兴趣、情感。学生跟机器交流和对话,不论设计得怎么精巧,总是不能充分体现情感间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兴趣也不会长久。授业、解惑可以只靠计算机,而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却需要教师的情与爱──因为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课堂上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流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教师往往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如今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完整、健全的人格的追求与培养,即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要完成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就不能是只顾认知不理情感的教育。而在我们的课堂里,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染熏陶等人文环境建设是任何媒体难以替代的。由此,"人们应该使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现实生活教育,面对面的教育是永远不可取消的。"托斯顿.胡森也曾在《教育的目前趋势、世界教育展望》中指出:"不要把学校看作一个教学工厂,因此,机器不能代替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情况下,也必须把这种教学看成反常。"。特别在计算机智能技术还不十分完善的今天,更不要去大肆渲染多媒体万能取代论,否定教师的教化功能。 德洛克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今天,在CAI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的惊喜之余,我们更应对CAI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摆正CAI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参与文献: ⑴王毅:《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思考》,《人民教育》2001年第7期。 ⑵钟志贤、刘景福:《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凌燕:《运用投影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9期。 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与学"课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龙岩师范附小课题组。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