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总是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的‘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当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这是一个往来不绝的连续过程。这是一个谦逊的和创造性的运动,在这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必须参加。”[xxi] (2)解放的德育要求形成友善的、宽容的集体氛围。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友善的、宽容的、鼓励创造性的集体氛围,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xxii]是学生创造性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性的成长、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 (3)解放的德育,其实施方式是生动活泼的。 它不是物化的、模式化的,而是人格化、多样化的德育。学生是人,不是物;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装“美德”的口袋,学生是精神主体,是道德的主体,是有思想感情的人。教育不是物的标准件生产,也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过程。解放的德育实行人格化的教育,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实现《学会生存》一书提出的教育理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生活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xxiii] 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德育。在开放中吸纳新的时代精神,锻炼受教育者的思维批判力、道德选择能力、创新能力。 它不是只重视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而是道德的知情行协调发展的。创造性不仅仅有智的因素,尤其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包括创造感、创造的热情和创造的意志。解放的德育不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性的传授和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结合起来的德育,是完整的德育,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德育。 它不是保姆式,而是自主式的德育。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它对学生放手,它相信学生的能力。它吸取少先队、共青团富有创造性的雏鹰行动、手拉手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的丰富经验,它让学生自己去践行、去体验、去创造。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xxiv]祝愿我们的老师们在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上一页 [1] [2] [3]
Tags:
|